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協會2017年部門決算編制說明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8-09-20     來源:市財政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一、基本職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職能

市科協是全市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市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國家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工作任務是:

1、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2、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推動科技成果的應用及產業化;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提高全市各族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3、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制定全市科學技術政策,參與重大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工作。

4、搭建平臺、借腦引智,凝聚高端人才,開展科學論證、科技攻關、咨詢服務、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作。

5、開展民間科學技術交流活動,發展同國內外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6、管理市級學會、協會、研究會;指導縣(區)科協和廠礦、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協等基層組織開展工作。

7、興辦符合市科協宗旨的社會公益性事業。

8、承擔市委、市政府和省科協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2017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1、強化督促指導,《綱要》實施工作穩步推進

2017年,市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攀辦發〔2017〕102號),市綱要辦印發《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2017年實施方案》和《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指導各縣(區)制定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委托第三方(中國科普研究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2017年攀枝花市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據公布的數據,2017年攀枝花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7%,比2015年增加2.3個百分點,排名全省21個市州第4名。組織開展全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二五”實施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市政府通報表揚30個先進集體、50名先進個人。組織推薦的2個集體和4名個人,分別被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協等9部門授予四川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十二五”實施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稱號。

充分發揮市、縣(區)兩級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作用,加強指導、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完善目標考核督查機制。圍繞“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創新創造”的工作主題,細化考核方案,完善檢測評估體系,規范考核程序,加強聯絡員培訓,指導各縣(區)、各成員單位開展主題活動,推進工作落實。進一步完善溝通協調機制、任務分工機制和督查通報機制等制度建設,助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切實增強相關單位和縣(區)牢固樹立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融入當地經濟社會工作大局。市級成員單位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將《實施方案》中的有關內容納入本部門、本系統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切實抓好自身承擔任務和職責的落實。

為持續推進《科學素質綱要》的廣泛深入實施,我市抓住省委繼續把《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納入省委績效目標考核內容的有利時機,細化市級對各縣(區)科協工作的目標考核細則,將《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進行督查。各縣(區)對《綱要》實施工作認識到位、行動自覺、責任落實、保障有力,重點工程深入推進,重點工作特色鮮明,主題活動亮點突出,科普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有效發揮。

為夯實科普示范縣(區)創建基礎,確保示范工作順利達標,市綱要辦(市科協)聯合市級相關部門指導仁和區政府按照《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辦法》和《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標準》,認真開展2016——2020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示范建設工作,為迎接中國科協和省科協抽查驗收做準備。東區、仁和區政府認真貫徹《科普法》和《科學素質綱要》,以科普示范縣(區)創建和鞏固為切入點,不斷加強轄區科普組織、科普隊伍和科普陣地建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

2、突出重點人群,促進群眾性科普活動蓬勃開展

充分發揮各級科協組織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作用,結合全市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普之春”科普活動月和“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全民科普活動的開展,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努力搭建社會化科普服務平臺,深入農村、城鎮、社區和學校,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普活動。2017年,共舉辦各類科普宣傳活動67次,宣傳活動到達37個鄉(鎮)、20個社區,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6.4萬份、科普年歷1500張、環保購物手袋2800個、科普漫畫撲克500副,展出主題科普展板170塊,受益群眾16.2萬人次。建立“攀枝花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專家信息庫”,選聘159名農業科技人員和鄉土人才組成科普專家服務隊,深入貧困鄉村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組織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56次,培訓農民3200人次,發放農村實用技術手冊7.5萬冊。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13次,進社區2次,展出科教展品240臺次、展板360張次,3.2萬人次參觀體驗。舉辦“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5場,2000余名師生聆聽報告。舉辦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2屆,推薦7人參加省級大賽。命名市級科普示范學校2所、示范基地3個、示范社區12個。組織實施“科普中國·百城千校萬村行動”,建成科普信息化傳播系統,68臺全媒體在線閱覽屏客戶端分布于各縣(區)社區、農技協和學校,開通“科普攀枝花”微信公眾號,制定《攀枝花市科協系統科普信息化傳播平臺使用管理辦法》等配套管理規章。省科技館向我市捐贈30套科技展品支持攀枝花新科技館建設。中國流動科技館第二輪巡展在鹽邊縣永興鎮啟動。與省金屬學會合作編寫出版金屬科普系列叢書之《鋼鐵—人類文明的脊梁》。

市科協領導及相關工作人員先后7次深入鹽邊縣紅寶鄉中槽村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活動,2次派遣工作人員駐村幫助開展工作。組織市級知名農業科技專家深入紅寶鄉,開展產業發展調研咨詢學術研討活動,提出產業扶貧、產業脫貧指導意見11條。為中槽村核桃種植產業科普示范基地配套修建機耕道33公里,配置全媒體在線閱覽屏客戶端1臺。組織機關、事業單位9名黨員干部與該村12戶困難群眾結對幫扶。分4個年齡段,向24戶精準扶貧戶中的42名子女,贈送《小巴掌童話》、《中華上下五千年》、《經典文學系列叢書》、《干法》、《活法》等圖書195冊,價值0.52萬元。會同市投促局等市縣幫扶單位,邀請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核桃專家團隊進村入戶開展核桃、花椒栽培管理技術示范培訓;籌資20萬元幫助改建雞公嘴橋,徹底解決該村部分村民出行難和產業脫貧難問題;為全村149戶家庭每家配置一套“愛心清潔包”,指導“村支兩委”開展“四好家庭”評比。

為引導當地人民群眾牢固樹立科學生產、文明生活、合法生育的意識,促進生產、生活、生育觀念轉變和科技文化素質全面提升,2017年,市科協繼續在鹽邊縣漁門鎮巖朗村開展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工作。安排4000元專項資金,用于20戶新增戶發展生產,安排1.6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該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向當地群眾散發生產生活實用技術宣傳手冊7種1400冊。向79戶計劃生育家庭107名幼兒、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子女,贈送童話、歷史、文學、勵志類圖書753冊,價值1.55萬元。舉辦計生“三結合”戶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講和家庭教育知識培訓1場。

3、培育支撐項目,推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深入實施

積極培育“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和“社區科普益民計劃”項目,全面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深度實施。2017年,組織成立國勝鄉中藥材協會、紅寶鄉擇木龍高山生態種養殖協會等14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依托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大力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創建產業示范基地,培育產業示范戶,提升貧困地區群眾依靠科技脫貧奔康的意識和能力。實施“會村合作”計劃,推進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組織縣(區)科協、農林科學院科協、市屬相關學會、農技協與25個貧困村結對幫扶,聯系貧困戶500戶。仁和區總發芒果專業技術協會、東區炳草崗街道新源路社區、西區清香坪街道楊家坪社區、鹽邊縣科協、鹽邊縣共和鄉干果協會、米易縣科協、米易縣草場鄉枇杷專業技術協會、米易縣芒果專業技術協會,獲國家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8個專項資金55萬元。仁和區同德種養殖業專業技術協會、米易縣火龍果種植專業技術協會、鹽邊縣益民鄉鲊石村果蔬協會、攀枝花欣林盛種養科普示范基地、東區棗子坪街道辦事處棗樹坡社區居民委員會、西區玉泉街道辦事處動力站社區居民委員會和仁和區大龍潭鄉新街村吳明武、米易縣普威鎮獨樹村鐘天康,獲省級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專項獎補資金64萬元。爭取省級科普經費70萬元。組織發放“銀會合作”貸款70筆4192萬元,兌現貼息補助15萬元,建立金融服務站2個。完成大田石榴、紅格臍橙2套防偽溯源系統升級改造,開通攀枝花芒果防偽溯源系統,發放防偽溯源標識71萬枚,有效關聯和使用35萬枚,實現18個省(市、區)53個城市掃碼查詢。

4、活躍學術交流,構建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

充分發揮學術交流主渠道優勢和科技“智囊團”作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學術研討、決策建議三位一體的學術交流,為做足、做好、做強釩鈦、陽光兩篇文章發出科協聲音、展示科協智慧、貢獻科協力量。全年共組織學術交流活動400次,交流論文1287篇,參加人員3.1萬人次。舉辦學術報告會143場,9600人次聽取報告。組織科技人員外出參加高層次學術交流會議1007次,交流論文374篇,參加人數1691人次。為推動我市“陽光康養”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復醫療和營養健康需求,經過精心籌備,組建成立了攀枝花市康復醫學會、攀枝花市營養師協會。市環境科學學會組織開展的“《攀枝花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方案》評價”為市委、市政府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參考依據。市預防醫學會組織開展的“攀枝花冬季陽光康養對外來人群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為我市有效配置康養資源和制定陽光康養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科協組織開展的“科技上山精準扶貧”工程,為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摸索出了一套全新有效的扶貧攻堅模式。市林學會創設的“攀枝花蘇鐵樂園”自然學堂,積極為打造攀枝花蘇鐵這張城市生態名片服務。市金屬學會主辦的“持續打造釩鈦國家聯盟合作技術交流平臺”、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科協主辦的“尖山采場東幫掛幫礦回收方案研討”、市地震學會主辦的“川滇毗鄰地區震情趨勢會商會”等為我市學科水平的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市金屬學會、市醫學會、市建筑學會、市統計學會、市心理學會、攀煤集團公司科協編輯出版的《鋼鐵釩鈦》《攀枝花醫藥》《攀枝花建筑》《攀枝花統計》《心靈驛站》《寶鼎科技》等科技刊物,為科技人員發表和交流學術觀點搭建了有效平臺。

開展學會、企事業科協2016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和優秀活動項目評選,獎補優秀學會、企事業科協7家,優秀學術活動22項、優秀活動項目20項。組織開展攀枝花市科協系統第九屆優秀科技論文評選,評出優秀科技論文179篇,編印出版《攀枝花市科協第九屆優秀科技論文集》。推薦王建芳、張春燕、楊磷3人參評四川省第14屆青年科技獎。組織開展2017年度科協會員日活動。走訪慰問科技工作者代表17人。

5、立足科技競賽,激發青少年創新創造活力

以“體驗·創新·成長”為主題,組織開展攀枝花市第3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出項目一等獎44項、二等獎69項、三等獎97項。在四川省第3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展示會上,攀枝花6支代表隊獲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7項。其中米易第一小學賈一鳴同學的《多功能能源收集器》被推薦參加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二等獎。組織舉辦攀枝花市第10屆“恒輝杯”青少年電腦機器人創新大賽,28所中小學校500余名學生參加,評出一等獎51名、二等獎73名、三等獎120名、優秀組織獎2名、優秀教練員5名。選拔推薦的19所學校138名選手在參加四川省第15屆青少年機器人創新實踐活動大賽中,12項獲一等獎、14項獲二等獎、18項獲三等獎。攀枝花市大河中學、仁和區東風小學代表隊入選四川省隊參加第17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分獲全國一等獎、二等獎。組織市三中、市七中和大河中學各10名學生分別參加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3所高校承辦的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組織開展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調查體驗活動,并將活動成果提交省科協。

6、凝聚高端人才,服務攀枝花經濟社會創新發展

繼續加大省、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力度,助力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推動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廣泛實施。認真落實《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深入釩鈦產業高新技術園區及各縣(區)園區、企(事)業單位摸排調研,重點掌握園區產業發展趨勢及實際需求,指導其與全國性學會對接,積極引進高端專家開展項目合作。強化院士(專家)工作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工作站創建不斷提檔升級,已建成的7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有3家已通過中國科協認證,其余4家正待審核。大江釩鈦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參評新一輪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攀鋼礦業公司和攀枝花學院注冊中國科協和省科協專利數據庫網絡2.0版。指導四川一美能源、天民鈦業有限公司、攀枝花眾益康養文化旅游研究所、市農牧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積極開展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創建。根據《攀枝花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和《攀枝花市院士(專家)工作站考核辦法》相關規定,市科協向4家優秀建站單位兌現考核獎補資金12萬元,市人才辦向2016年建成的3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兌現補助資金30萬元。

深入實施“金橋工程”,大力開展“講理想、比貢獻”競賽活動。10個學會、企事業科協、區(縣)科協申報市級金橋工程項目18個,登記省級金橋工程項目10個。實施“講比”競賽活動項目892項,創經濟效益4.34億元。實施“廠會協作”項目36項,技術服務208項。組織科技人員提合理化建議1.7萬條,被采納6791條,創經濟效益3.9億元。與市總工會等單位聯合開展攀枝花市第3屆“釩鈦之光”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成果評選。通報表揚2016年度金橋工程優秀項目11個、優秀組織單位5個、優秀組織者6人和“講比”活動先進單位5個。3個單位、5名同志被評為四川省“講比”活動先進集體、創新團隊、創新標兵和優秀組織者。

7、科協改革穩步推進,市科協八大籌備基本就緒

完成《攀枝花市科協系統改革方案》、《攀枝花市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調研、起草、送審工作,兩個《方案》先后提請市國有企業和科技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核通過。8月23日,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攀枝花市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攀委辦〔2017〕90號)后,市科協及時動員部署,積極推進《方案》落地實施,首批確定5個學會承接市衛計委、市安監局、市科知局7個項目的政府轉移職能開展試點工作。9月19日,市委第39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攀枝花市科協系統改革方案》,9月26日,市委辦公室以攀委辦〔2017〕105號文形式正式印發后,市科協組織起草了“一問一答”式政策解讀文稿,組織召開了《方案》實施宣傳動員會和縣(區)科協改革工作推進會,牽頭起草了《攀枝花市科協系統改革責任清單》。目前,《攀枝花市科協系統改革方案》涉及的16項改革任務已完成1項,啟動實施12項,其余3項正在研究籌劃。市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委員、常委、兼職副主席候選人推薦審核全面完成,各項指標符合《攀枝花市科協系統改革方案》要求,大會各項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完成省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委員候選人推選工作。

二、部門概況

市科協機關:內設辦公室、普及部、學會部、科教部4個職能機構;增設市金橋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辦公室、市反邪教協會辦公室、市科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2017年機關退休3人、辭職1人,年末在職人數8人(其中工勤人員1名)、離休1人。年末退休22人已納入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統籌管理。

市科協下屬獨立編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機構數為2個(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市科技館),同時代管市老科協經費,2017年市科技館公招1人,科協事業單位年末在職人數11人。

市科協下屬事業單位因人員較少,財務并未獨立核算。市科協機關與事業單位合并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人員經費、公用經費、項目經費均統一按照財政預算分科目核算,并作為單戶上報決算。

三、收支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7年市科協本年收入合計742.83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742.82萬元,占99.99%;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0萬元,占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0萬元,占0%;事業收入0萬元,占0%;經營收入0萬元,占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占0%;其他收入0.01萬元,占0.01%。

2017年市科協本年支出合計718.52萬元,其中:基本支出637.32萬元,占88.70%;項目支出81.2萬元,占11.30%;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占0%;經營支出0萬元,占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占0%。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7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748.26萬元。與2016年相比,財政撥款收、支總計各增加70.08萬元,增長10.33%。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713.51萬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與2016年相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增加50.91萬元,增長7.7%。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結構情況

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713.51萬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16萬元,占12.78%;醫療衛生支出0.05萬元,占0%;住房保障支出29.95萬元,占4.20%;科學技術支出592.35萬元,占83.02%。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科學技術(類)科學技術管理事務(款) 行政運行(項): 支出決算為242.86萬元,完成預算100%。

2.科學技術(類)技術研究與開發(款)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項): 支出決算為5萬元,完成預算100%。

3.科學技術(類)科學技術普及(款)機構運行(項): 支出決算為117.45萬元,完成預算100%。

4.科學技術(類)科學技術普及(款)科普活動(項): 支出決算為111.36萬元,完成預算100%。

5.科學技術(類)科學技術普及(款)其他科學技術普及支出(項): 支出決算為107.14萬元,完成預算100%。

6.科學技術(類)其他科學技術支出(款)其他科學技術支出(項): 支出決算為8.54萬元,完成預算100%。

7.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未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項): 支出決算為51.66萬元,完成預算100%。

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項): 支出決算為38.3萬元,完成預算100%。

9.社會保障和就業(類)社會福利(款)兒童福利(項): 支出決算為1.2萬元,完成預算100%。

10.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類)其他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款)其他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項):支出決算為0.05萬元,完成預算100%。

11.住房保障支出(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支出決算為29.95萬元,完成預算100%。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7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637.31萬元,其中:

人員經費436.06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生活補助、住房公積金、生產補貼、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等。
  公用經費201.24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水費、電費、郵電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企業政策性補貼等。

七、“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17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為10.3萬元,完成預算100%。

(二)“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說明

2017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萬元,占0%;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8.99萬元,占87.28%;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1.31萬元,占12.72%。具體情況如下:

1.因公出國(境)經費支出0萬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次,出國(境)0人。因公出國(境)支出決算比2016年增加/減少0萬元,增長/下降0%。

2.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8.99萬元。其中:

公務用車購置支出0萬元。全年按規定更新購置公務用車0輛。截至2017年12月底,單位共有公務用車4輛,其中:小轎車2輛、越野車1輛(機關公車改革收回并已按程序報廢,但財政還未批復下賬)、科普大篷車1輛。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支出8.99萬元。主要用于科普下鄉、綱要工作督查、成員單位聯系、接待來訪院士專家所需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支出。

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比2016年減少1.37萬元,下降13.22%。主要原因是繼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省市十項規定,進一步縮減三公經費

3.公務接待費支出1.31萬元。主要用于執行公務、開展業務活動開支的交通費、住宿費、用餐費等。國內公務接待15批次,74人次(不包括陪同人員),共計支出1.31萬元,具體內容包括:科普活動接待考察單位和基層人員支出3233元;青少年科教活動、攀枝花康養論壇等接待來攀調研組、專家和科技人員支出7471元,接待老科技工作者調研交流支出2445元,無外事接待。

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比2016年增加0.64萬元,增長95.90%。主要原因是對外聯系及上級工作調研檢查增加,但未超過財政年初預算1.45萬元。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7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支出0萬元。

九、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17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支出0萬元。

十、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情況

2017年度,市科協機關運行經費支出201.23萬元,比2016年增加31.57萬元,增長18.61%,主要原因是財政加大了對科普活動的投入。

(二)政府采購支出情況

2017年度,市科協政府采購支出總額3.56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3.56萬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萬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0萬元。主要是用于必要辦公設備的報廢更新。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3.56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100%,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3.56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100%。

(三)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市科協共有車輛4輛,其中:一般公務用車3輛(包含1輛已按程序報廢但財政還未批復下賬的越野車)、特種專業技術用車1輛(科普大篷車);單價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價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四)預算績效情況

1.績效目標管理情況

按照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本部門對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項目支出開展了績效目標管理,共編制績效目標3個,涉及財政資金191.35萬元,覆蓋率達到100%。

2.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開展情況

按照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本部門對2017年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自評,自評得分95分。總的來說,市科協2017年財政資金績效評價良好,能夠按照《預算法》和十九大關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精神,提升績效預算管理意識,落實工作責任,逐步形成了較為規范的工作流程,績效預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2017年市科協從項目決策之初就依據相關政策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任務、績效目標、進度計劃;項目的實施過程有資金分配方案、相關管理制度、使用范圍和開支標準,并根據項目執行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績效目標和預算資金,確保項目實施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達到預期并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效益,圓滿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存在的問題:一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科普工作績效目標更多體現在軟實力,非常難于量化;二是人員少、任務重,績效管理效果有待提高;三是科協系統進一步深化改革,工作目標隨改革進程變化多,工作績效需要適時調整,預算執行難度大。下一步改進措施:一是進一步優化績效目標,加強量化評價;二是大力推進機構改革,激發工作潛力,提高部門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結合中長期規劃加強預算管理和動態監控,不斷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2017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得分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得分

部門決策(25分)

目標任務(15分)

相關性(5分)

5

明確性(5分)

5

合理性(5分)

5

預算編制(10分)

測算依據(5分)

4

目標管理(5分)

5

綜合管理(30分)

 

專項資金分配時限(2分)

省級財力專項預算分配時限(1分)

1

中央專款分配合規率(1分)

1

中期評估(2分)

執行中期評估(2分)

2

績效監控(5分)

預算執行進度監控(2分)

2

績效目標動態監控(3分)

2

非稅收入執收情況(2分)

非稅收入征收情況(1分)

1

非稅收入上繳情況(1分)

1

資產管理(6分)

資產管理信息化情況(2分)

2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報告情況(2分)

2

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2分)

2

內控制度管理(2分)

內部控制度健全完整(2分)

2

信息公開(6分)

預算公開(2分)

2

決算公開(2分)

2

績效信息公開(2分)

2

績效評價(5分)

績效評價開展(2分)

2

評價結果應用(3分)

2

部門績效情況(45分)

履職成效(20分)

 

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2分)

2

科普工作(2分)

2

青少年科技教育(2分)

2

學術交流及學會管理(2分)

2

院士專家服務工作(2分)

2

科技館站建設(2分)

2

金橋工程和講比工作(2分)

2

科協系統深化改革(2分)

2

黨建工作(2分)

2

精準扶貧(2分)

2

可持續發展能力(15分)

重點改革(重點工作)完成情況(5分)

5

科技(制度、方法、機制等)創新(5分)

4

人才培養(5分)

4

滿意度(10分)

協作部門滿意度(3分)

3

管理對象滿意度(3分)

3

社會公眾滿意度(4分)

4

 

3.部門自行組織績效評價開展情況

本部門對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開展了績效評價,自評得分為95分。總體看,2017年市科協圍繞大局,團結協作、務實創新,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社區居民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水平相比2015年顯著提升;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廣泛深入開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普資源不斷豐富,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基本建立,大聯合大協作的局面進一步形成,科普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明顯,為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存在的問題:一是整體協調機制尚待進一步完善,學校、科研院所、各種培訓機構、社會組織等科普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集成和充分共享。二是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合力推進落實的良好態勢有待于進一步強化,考核評價體系尚待建立完善。三是我市開展科普活動的經費來源主要依賴于財政撥款,社會資金在科普活動中的投入比例較小,受我市財政收入增長減緩的制約,科普活動的規模、深度與覆蓋面與先進地區存在不小的差距。四是科普宣傳品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不夠新穎,電子、音像科普制品較為缺乏,科普內容的趣味性、針對性不強。

下一步改進措施:一是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謀劃和落實,明確目標任務,落實主體責任,強化目標督查,及時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要加強我市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科普設施建設,增強基層科普能力。二是健全全民科學素質實施工作組織動員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和服務工作,增強工作合力,深入推進各類示范創建活動,充分調動社會積極性,夯實公眾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社會基礎。三是完善科學素質工作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激勵機制、評價考核辦法,開展公民科學素質測評,強化績效考評。四是加強公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宣傳工作,大力宣傳科學素質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弘揚正能量,凝聚社會共識,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良好氛圍。

 

2017年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得分表

單位名稱/

項目名稱

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協會/全民科學素質工作

一級

指標

二級

指標

三級指標

分值

得分

20分)
項目決策

10分)
科學決策

必要性
(政策依據)

5

5

可行性
(政策完善)

5

5

10
績效目標  

明確性

5

5

合理性

5

5

10分)
項目管理

7分)
資金管理

資金分配

3

3

資金使用

4

4

3分)
項目執行

執行規范

3

3

(特性指標70分)
項目績效

 

 

20
項目完成

完成數量

5

5

完成質量

5

4

完成時效

5

5

完成成本

5

5

50分)
項目效益

 

經濟效益(可選項)

40

5

社會效益(可選項)

7

生態效益(可選項)

7

可持續效益(可選項)

6

公平效率(可選項)

6

使用效率(可選項)

6

服務對象滿意度   

10

9

總分

95

 

 

十一、名詞解釋

1.財政撥款收入:指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

2.其他收入:指單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主要是銀行利息收入。

3.年初結轉和結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按有關規定繼續使用的資金。

4、年末結轉和結余:指單位按有關規定結轉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繼續使用的資金。

5.科學技術支出(206類)科學技術管理事務(01款)行政運行(01項),指行政單位(包括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基本支出。

6.科學技術支出(206類)技術研究與開發(04款)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02項),指從事技術開發研究和近期可望取得實用價值的專項技術開發研究的支出。

7.科學技術支出(206類)科學技術普及(07款)機構運行(01項),指科普事業單位的基本支出

8.科學技術支出(206類)科學技術普及(07款)科普活動(02項),指用于開展科普活動的支出

9.科學技術支出(206類)科學技術普及(07款)其他科學技術普及支出(99項),指除科學技術普及中除已列項目外其他用于科學技術普及方面的支出。

10.科學技術支出(206類)其他科學技術支出(99款)其他科學技術支出(99項),反映其他科學技術支出中除已列項目外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

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8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05款)未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04項),指未實行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包括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開支的離退休支出。

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8類)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05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05項),指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支出。

1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8類)社會福利(10款)兒童福利 (01項),指對兒童提供福利服務方面的支出。
  14.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10類)其他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99款)其他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01項),指該類別下除已列項目外其他用于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方面的支出,如離退休人員體檢費。

15.住房保障支出(221類)住房改革支出(02款)住房公積金(01項),指行政事業單位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規定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以及規定比例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

16.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17.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18.“三公”經費:指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19.機關運行經費: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附件: 2017年部門決算編制說明(市科協).doc

           四川省攀枝花市科學技術協會決算批復2017年(本級).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