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老年人心理調適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2-10-26     來源:四川省老齡健康發展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傳播,每個身處其中的普通民眾都面臨著未知的疾病風險,覺得緊張、不安,擔心疫情無法控制。老年朋友們因為身體情況較差、心理應對能力較弱、信息處理能力較弱等,情緒波動更大,更為敏感,常常會出現恐懼、無助、焦慮、沮喪、易激惹(發脾氣)等情況,有些老人甚至出現冷漠的表現。因此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更應該關愛老年人,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什么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個體內部心理和諧一致、與外部適應良 好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具體包括,認知功能正常、情緒積極穩定、自我評價恰當、人際交往和諧、適應能力良好等五個方面。

  (1)認知功能正常,視覺聽覺等感知功能、注意力、記憶力、邏輯思維、日常獨立生活能力等認知功能保持同年齡群體一般水準。

  情緒積極穩定,積極情緒(如高興、平靜、安寧、興奮等)多于消極情緒(生氣、悲傷、嫉妒、委屈等),面對消極情緒可以主動調節。

  自我評價適當,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優點,承認缺點,優點缺點都接受),不自卑(不貶低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不自傲(不盲目高估自己,不輕視他人)。

  人際交往和諧,家庭內部人際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良性互動,家庭外部關系保持或拓展。

  適應能力良好,能夠適應全新生存環境(換個地方也能吃得香、睡得好),能夠適應全新生活方式(積極面對變化,樂于改變,心態開放)。

  二、抑郁

  (一)抑郁(depression)是情緒低落及愉快感喪失持續兩周以上,同時伴有明顯功能缺損及軀體不適為主要特征的情緒障礙。常表現為悲觀、自責、絕望、失眠、無活力、無興趣、無動力、自我評價低及食欲障礙等。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癥狀與中青年的相比有較大的臨床變異,癥狀多樣化,趨于不穩定。因此老年患者更易以軀體不適的癥狀就診,而不是抑郁心境。

  (二)如何調適抑郁情緒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抑郁情緒有時候源于我們過于追求完美。我們要懂得接受人性的弱點,我們都不是 “完人”、“圣人”,每個人都有“軟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學會宣泄

  在感到悲傷、委屈、憤怒時,學會宣泄。情緒過于強烈,會 阻礙人們的正常思維。找個地方痛快地哭泣,或者用紙筆寫下來 發泄自己的悲傷都可以釋放消極情緒。

  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在情緒低落時,主動向老伴、子女、親戚、朋友尋求社會支持。夫妻之間的相互扶持、子女的關心和孝順、親戚間的互幫互助、朋友的傾聽和安慰,都有助于減少抑郁情緒。

  每天記錄3件好事

  每天晚上記錄當天發生的3件好事,如此堅持,能夠讓人的幸福感增加、抑郁情緒降低。看似很小的舉動,其實是讓人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

  焦慮

  焦慮(anxiety)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和進展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神經癥。常表現為緊張不安、過分擔憂、害怕、很難放松等。焦慮是人類一種正常且常見的情緒,適度焦慮是正常的,但過度且持久的焦慮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老年人可能存在的焦慮和擔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軀體健康(疾病因素,聽覺或視覺衰退,虛弱,生活自理困難等)、認知障礙(記憶減退、思維遲緩、理解能力下降等)、財政和社會地位改變(離退休帶來的一系列改變)、對子女孫輩的擔憂(安全、健康等)。老年人可能會用擔心、苦惱等詞來替代表達焦慮的心理癥狀(恐懼、焦慮),并且老年人會更強調軀體癥狀而不是心理癥狀。

  如何調適焦慮情緒

  學會放松 放松是減壓的有效方法,可以減少緊張程度、降低心率,并且獲得精力集中的感覺(如同運動員準備開始比賽一樣)。哪怕只是到樓下轉轉或者到周邊走走,也能有效降低緊張焦慮的感覺。運動會讓吸入的氧氣量增加,并使人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時注意到在自己的壓力之外,還有多么豐富多彩的一個世界。冥想和瑜伽可以降低焦慮水平。這里簡單介紹一個冥想放松練習:(1)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安靜地坐下來,合上雙眼。(2)由放松足部的肌肉開始,并延伸至全身,依次放松每一組肌肉。(3)深深地吸氣,并將氣體呼出來。關注于你的呼吸,并且在每一次呼氣時數出呼吸的次數(這是讓你的大腦有事可做,避免走神)。(4)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想象一幅舒適的畫面或者令人安心的聲音。(5)繼續花10至20分鐘做以上這些內容。

  保持社會聯系 與朋友或家庭成員保持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和家庭成員、親戚、朋友的交往,能夠讓人更多地體驗到放松的感覺,降低因為身體功能下降、認知衰退等帶來的緊張感和焦慮感。

  老年期孤獨

  孤獨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消極情緒體驗,由于其成因和表現的多樣性,內涵也較復雜,會全面地、消極地影響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

  (一)老年期孤獨的可能誘發因素

  1.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與老年人自身有關。它包括但不限于:(1)年齡,高齡老年人(80 歲以上)比中低齡老年人有更高的孤獨感;(2)婚姻狀況,喪偶或離異老年人孤獨感更高;(3)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老年人孤獨感較高;(4)經濟狀況,收入較低的老年人孤獨感更高;(5)生理狀況,健康狀況較差、患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經常用藥的老年人有更高的孤獨感;(6)生活方式,日常活動比較豐富,生活方式比較健康的老年人孤獨感更低;(7)老化態度,老年人如果能積極地面對年齡的增長,其孤獨感較低。

  2.社會支持因素

  社會支持指個體從親人、朋友或組織等社會關系中獲得的物質和精神支持。無論是老年人主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還是實際存在的客觀社會支持,及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都與老年人的孤獨感顯著相關,還會通過孤獨感影響著老年人晚年的社會幸福感。

  就社會支持而言,一些特殊的老年人群體值得我們給予特別的關注。(1)生活環境的改變會增加老年人的孤獨感。我國許多老年人為照顧孫輩來到子女居住的城市,成為 “老漂一族”,其社會文化環境的改變會讓他們感到孤獨,且在大城市中更為明顯。(2)“空巢老人”有著更高的孤獨感。(3)婚姻家庭生活中,配偶之間的相互扶持是老年人晚年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因此,喪偶、離異老年人表現出了更高的孤獨感。此外,消極、低質量的婚姻關系也會增加老年人的孤獨感。(4)“失獨”老年人群體也表現出了更高的孤獨感。

  (二)自我調適的方法

  老年人的孤獨可能源自于缺少家人的陪伴,也可能是家庭之外的社交沒有達到個人期望。要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老年人的家庭圈子要鞏固,親朋圈子要保持,泛交圈子可擴大。家庭圈子內,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都非常重要。但目前在老年群體中,容易將家庭關系重心放到兒女身上,忽視了夫妻關系,也不擅長情感表達,認為老伴就是生活上有個伴兒。實際上,老年人的配偶不僅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照料者,也是情感的主要支持者。夫妻之間平時多表達關心和關注、多肯定對方,不僅能夠促進夫妻關系,還可以降低彼此的孤獨感。子女應該和老年父母多多保持聯系,有助于降低老人的孤獨感。老年父母也可以主動和子女聯系和交流,訴說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此同時,保持或拓展家庭外部關系,也有助于在無法從家庭內部獲取情感支持時,從朋友當中獲得慰藉和認可,降低自身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