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枝花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9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09-03-10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2009年2月16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覃發樹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攀枝花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9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見。

  一、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經受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市政府組織動員全市各方面力量,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克服了雨雪冰凍災害、“5·12”汶川大地震、“8·30”攀枝花地震等自然災害和世界性金融經濟危機帶來的重重困難,堅定信心,沉著應對,扎實工作,負重奮進,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階段性勝利,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經濟總量再上臺階,經濟效益提高

  經濟增長加快。全年生產總值再躍新臺階,突破400億元,達到427.61億元,同比增長14.5%,連續6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勢頭。人均GDP37278元,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全年完成增加值138.3億元,增長19.9%,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2.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到41.3%。城鎮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化率達到59.6%。

  經濟效益提高。地方財力增強,全口徑財政收入92.7億元,增長25.1%,其中,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6.76億元,增長32.2%。金融運行健康,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93.72億元,比年初增長24.9%;金融機構社會信用投放總額321.45億元,比年初增長28.6%;企業效益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7.83億元,增長40.9%。經濟發展與收入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增長1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63元,比上年增加626元,增長14.1%。

  (二)三次產業穩步發展,特色經濟逐步壯大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9.33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3.17億元,增長4.2%;糧食總產量、各類蔬菜、特色水果分別增長1.9%、3.6%和10.1%;烤煙標準化移栽面積達12.9萬畝,已收購26.6萬擔;肉類總產量6.5萬噸,增長3.7%;水產品產量1.86萬噸,增長34.9%。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大竹河水利一期引水工程竣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通鄉通村公路、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農村飲水、農村沼氣、灌區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發放各類財政直補資金8643余萬元,受益農戶達10多萬戶。勞務經濟發展加快,技能培訓30萬人次,轉移和輸出農村勞動力9.4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6.3億元,增長17.6%。

  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13.53億元,增長16.5%。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96.31億元,增長1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8.6億元,增長18%(按可比價計算);釩鈦、鋼鐵、能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支撐作用明顯,累計完成工業產值631.6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量的88.8%。企業整體效益較好,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33.64億元,同比增長13.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7.6,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94.75億元,增長10.4%。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密地物流園區、攀西煙草物流中心、漢風物流中心、倮果散貨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已開通;傳統服務業穩步發展,金沙明珠大酒店落成,得天獨厚、大笮風等地方特色品牌餐飲改造升級,舒華健身俱樂部投入營運,必勝客入駐攀枝花;振亞汽車城、汽車4S產業帶、三星級生豬定點屠宰場等新興業態項目開工建設;金甌廣場、上海花園等一批住宅小區相繼建成;消費提檔升級,以汽車、家電、文化用品為代表的消費增長加快;城鄉商貿繁榮,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等消費活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00.71億元,增長21.2%,增速創1995年以來新高;物價漲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5%,漲幅比上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漲幅14.7%,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旅游業雖受“5·12”汶川大地震和“8·30”地震的影響,仍實現旅游總收入28.1億元,增長7.4%。

  (三)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8.3億元,增長26.6%,超計劃目標28億,其中: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投資分別完成89.7億元、67億元,增長31%和42%,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5.2億元,下降0.6%。

  投資結構得到優化。薄弱環節投資加強,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62%;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社會事業投資增長98%;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7%;工業投資91億元,增長36%。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2008年全市確定“四個一批”重點項目60個,年計劃投資77.6億元,全年累計完成投資65.3億元。西攀高速、攀田高速公路竣工通車,攀鋼(集團)攀宏釩制品廠擴能改造、米易東方鈦業金紅石鈦白工程、東區宏冶40萬噸高速線材工程等項目竣工投產;釩鈦產業園區綜合工業渣場、鐵路貨場及迤資站改造、工業污水處理廠正在加緊建設,攀鋼(集團)煤化工3、4號焦爐技術改造、攀鋼(集團)1.5萬噸海綿鈦,中禾釩鈦磁鐵礦采選、德勝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項目、濱江大道上段等項目加快推進,炳仁路后段工程、米易烏龜石電站、煤礦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進展順利;觀音巖水電站、桐子林水電站導流明渠工程正式開挖,攀鋼(集團)白馬鐵礦二期工程,仁和220KV、新釩220KV輸變電工程,鋼城集團干法水泥、120萬噸球團二期工程,大渡口污水處理廠,炳二水廠,密地二橋,綠色運動休閑中心等工程開工建設;積極向國家爭取“緬氣入攀” 項目,麗攀昭鐵路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成昆鐵路二線正籌備開工,金沙和銀江水電站,500KV及配套220KV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已啟動。

  (四)“雙創”工作取得實效,生態環境保護加強

  “創衛”目標圓滿完成。“創衛”工作自2005年正式實施以來,三年“創衛”共投入資金40多億元,市民支持率達98%,滿意率達94%。去年7月3日全國愛衛會正式命名我市為“國家衛生城市”。至此,我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經過十年拼搏,三年沖刺,已順利跨進了國家衛生城市的行列。

  “創模”工作成效明顯。加大了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下達了兩批污染限期治理計劃,實施省、市、縣三級工業污染源限期治理,完成7個省級和14個市級限期治理達標任務,全年共實施SO2削減項目28個、COD削減項目17個。加強了環境管理和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優良,各監測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域水質標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增強,污水處理率達到62.8%,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0.2%,交通干線和城市環境噪聲不斷下降,聲環境質量提高。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各項指標全面達標,順利通過了技術核查。天然林保護、荒山綠化等生態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8.97%。

  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按照全省統一部署,積極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關閉淘汰了市發電公司河門口電站5號機組、攀煤發電廠5臺35t/h蒸汽鍋爐等21家企業落后產能、工藝和裝備;10大重大節能示范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萬元GDP綜合能耗預計能夠完成目標任務。

  (五)改革工作深入推進,對外開放成效顯著

  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各縣(區)已相繼完成農村綜合改革主體方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米易縣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已編制完成。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基本結束,改制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已全面完成,鋼城企業總公司成功改制為“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市交通賓館、市規劃建筑、市交通設計研究院等經營性事業單位已完成改制任務。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縣(區)財政體制改革不斷規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工作,積極開展投資項目并聯審批。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新組建的攀枝花市藝術劇院已正式掛牌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積極推進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公共就業服務制度不斷健全,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已在東區、西區啟動。

  對內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堅持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舉辦了首屆成都“攀枝花金融投資說明會”,廈門、上海投資說明會;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四川省災后重建招商推介會(重慶)”和第九屆西部博覽會;赴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開展了小分隊招商;先后邀請了臺灣佳美公司、中國石油集團等大企業來攀進行考察,積極促進四川宏達集團、韓國井宇、大連萬達、新加坡商務考察團來我市投資興業。加強區域合作,與楚雄、麗江等周邊市州開展了交流互訪。全市新簽約履約項目144個,實際到位資金181.1億元,增長24.7%,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外貿進出口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380萬美元,同比增長59%。

  (六)園區經濟實力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加快

  釩鈦園區發展壯大。圍繞打造“釩鈦之都”,以民營工業為主體的釩鈦產業園區不斷發展,聚集效應進一步凸現。釩鈦、化工等一批重大特色產業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水、電、路、馬店河鐵路貨場、污水處理廠、工業綜合渣場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承載能力大大提高,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入住園區企業達66戶,投產企業47戶;去年,園區經濟承受了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沖擊,實現了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4.3億元,增長45.6%,完成增加值16.4億元,增長42.6%。

  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縣域工業發展平臺進一步夯實,鹽邊縣工業園區與釩鈦產業園區的擴區升級基本完成,攀枝花南山經濟開發區、米易白馬工業園區、攀枝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按省級開發區規劃加快實施,已基本具備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基礎條件,攀枝花格里坪工業園區已納入省級開發區規劃,縣區發展后勁增強。全市五個縣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超過13.5%,最高的達20.2%;縣區(屬)工業也不斷壯大,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01.51億元,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分別增長34.9%、30.5%、34.2%、38%和21%,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縣區級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21.6%、24.8%、30.5%、38%和39.4%。

  (七)民生民本不斷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八大民生工程”全面實施。以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八大民生工程”,共涉及103項目標任務,已全部完成,全年民生工程項目資金安排達18.8億元。就業促進工程中,統籌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919人,幫助“4045”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64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1%以內。社會保障工程中,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擴大,全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5.47萬人和53.3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參保人數16.06萬人,截止到12月,有3.14萬名城鎮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低保達3.56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安居工程中,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攀煤棚戶區改造已正式啟動,完成經濟適用房45萬平方米,提供經濟適用房4902套,提供廉租房1129套,廉租房補貼4506戶。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事業不斷發展,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瓶頸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取得新進展,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及技術性收入達到63億元;直接還原新流程的產業化繼續推進,四氯化鈦精制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產業化,烤煙、早春枇杷、晚熟芒果生產關鍵技術和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取得突破;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在攀建設“國家釩鈦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攀枝花釩鈦研究院成立,攀鋼申報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取得進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8·30”震后部分學校重建工作啟動;基礎教育投資加大,新建的米易中學、市十二中已投入使用,市三中、市七中、市九中的教學樓、學生公寓等一批基礎設施全面竣工,市建工學校、市經貿學校學生公寓等項目按計劃推進;“兩免一補”政策得到落實,95241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全部享受免費學雜費和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16934人;高考取得新成績,4102名考生被高校錄取,錄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職業教育扎實推進,高等教育發展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加強。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城鄉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米易縣人民醫院遷建全面完成;鹽邊縣、米易縣婦幼保健院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其中省級目標4個,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09萬人,參合率達到91.1%。以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執法監督為重點公共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妥善處理奶粉事件,對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嬰幼兒進行了全面篩查和積極救治。文化、體育、廣播事業蓬勃發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市場管理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面啟動,四川省飛碟訓練基地落戶我市,省民運會場館建設積極推進;全市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4.7%和95.5%。人口和計劃生育及其他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5%。,控制在計劃目標內;外事、檔案、地震、氣象、人防、五五普法、婦女兒童、殘疾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八)沉著應對突發災害,妥善處置危機沖擊

  在抗震救災方面。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全力開展搶險救災工作,“8·30”地震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啟動預案,迅速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和指揮全市抗震救災工作。二是創造性地開展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的方針,按時編制完成了攀枝花市“8·30”地震仁和區、鹽邊縣及震災波及區災后恢復重建實施規劃,及時為各受災縣區提供了災后恢復重建的政策、資金、標準支持。三是抓緊推進先期啟動項目。及時組織上報了第一批先期啟動項目,多渠道籌措災后恢復重建資金達8512萬元。

  在抵御金融風暴方面。沉著冷靜,科學決策,盡力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效防止經濟增長大起大落。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強經濟形勢分析和重大問題研究。在認真分析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于當前支持企業穩步經營壯大,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建立了應對危機的信息快報和及時處理機制,強化了經濟運行預測預警分析工作,嚴明了管理和服務紀律,在特殊時期,采取特殊措施,從財稅政策、金融支持、政府服務方面幫助扶持企業樹立信心,戰勝困難,渡過難關,尋求更大發展的機會。二是啟動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去年四季度,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逆轉性劇變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我市迅速行動,制定了《著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促進全市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我市投資戰略新目標,按照“抓好戰略性重大項目、帶動基礎性項目,抓住重點項目、帶動一般項目,抓實民生項目,確保和諧發展”的總體思路,明確工作重點,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制定保障落實措施,同時圍繞中央新增1000億元投資,迅速開展項目申報,積極爭取發展資金,為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奠定了基礎。

  各位代表,去年,市委、市政府成功地應對了突發自然災害和急劇變化的經濟形勢,圍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改善人民群眾生活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一是經濟結構未得到根本改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二是城鄉就業壓力大;三是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需要還不同步;四是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許多矛盾和困難,又具有很多保持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面臨的挑戰: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重大調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危機本身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和不利影響還在不斷釋放,受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經濟增長壓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出口全面回落、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效益下滑、失業人員增多等困難和問題將嚴峻挑戰國內發展。從省、市經濟發展環境看,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地震災害的疊加不利影響,使全省實體經濟遭受沖擊,市場不穩、消費減弱、社會投資信心不足、企業限產停產甚至破產的因素增多,這將給以工業經濟為主體、以原材料生產為主導的我市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發展的有利條件:從長遠來看,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必將引發國內產業布局和經濟格局的調整,為我市轉變發展方式、鞏固和壯大釩鈦特色產業、打造“世界釩鈦之都”提供了難得機遇;從近期投資看,國家實施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好“兩個機遇”、圍繞“兩個加快”、強化“三個全面推動”的發展新戰略,為我市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和特色產業等戰略性大項目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我市發展基礎看,40多年的發展厚積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擴大消費、促進投資增長有較好的基礎,國家投資拉動內需和災后恢復重建的戰略,將穩定鋼鐵、能源、建材等相關行業發展,富集的特色資源和不斷改善的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將促進我市特色農業、特色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優化城市經濟結構、全面促進我市產業升級也將面臨新的機遇。

  綜合分析我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國際國內還可能出現新的、不可預見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為了搶抓發展機遇,今年提出的目標任務需經很大努力才能實現。因此,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將不利因素轉變為發展機遇;必須樹立堅定的發展信心,解困克難挖掘發展潛力;必須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有的放矢的制定好應對措施。

  2009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用好“兩個機遇”、圍繞“兩個加快”、強化“三個全面推動”的總體要求,以實施投資拉動戰略為主線,切實幫扶企業走出困境調整結構,積極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刺激消費,全面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承接產業轉移,確保經濟社會穩定,為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安排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力爭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以上,第二產業增長12%以上(其中工業增長12%以上),第三產業增長11%(服務業)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力爭達到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增長10%;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圍繞實現上述奮斗目標,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搶抓國家和省上擴大內需的機遇,結合“四個傾力打造”的要求,統籌推進災后重建與重大項目實施,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一是大力實施項目拉動戰略,著重抓好“四個一批”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總投資1490億元的100個重點考核項目,確保全年重點考核項目完成投資126億元,其中竣工投產一批項目26個,加快建設一批項目46個,爭取開工一批項目18個,前期儲備一批項目10個;積極推進“兩高兩鐵”(攀麗、攀宜高速公路,成昆鐵路新線、昭攀麗鐵路)交通戰略項目,四個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桐子林水電站、金沙水電站、銀江水電站)及電網和“緬氣入攀”能源戰略項目,“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示范項目;高度重視災后恢復重建、礦區沉陷區治理、棚戶區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按照攀西“8·30”地震仁和區、鹽邊縣及地震波及區災后恢復重建實施規劃,科學組織實施,保質完成項目建設。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千方百計籌集建設資金。加強政府、企業和銀行在重大項目領域的深度合作,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抓住“8·30”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發展機遇和國家擴大內需領域的資金投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設立風險創業基金,探索市政債券、中小企業集合貸款政策,籌集資金投入重大項目建設;盤活現有存量,置換項目建設資金。三是繼續實施重大項目推進責任制,確保重點項目積極推進。落實市領導聯系重點工程各項制度,加強重大項目協調溝通和信息反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主動協調解決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規劃選址、規劃調整、資金渠道、土地計劃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對新開工項目,要按照時間表,明確目標,分解任務,力爭按時開工或提前開工,對續建項目,要加強項目管理,加快工程進度,確保項目按期建成并發揮收益;建立激勵機制,落實績效考核。四是認真貫徹執行基本建設的相關法規、政策,在加快推進各類項目建設中,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規定,及時辦理項目備案、核準、審批、規劃、國土、環評、安評等手續,規范執行招投標和項目代建程序。五是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及早謀劃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關注國內省內產業結構調整動向,結合我市的資源條件和特色產業優勢,在抓緊推進“十一五”后期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抓緊謀劃“十二五”以及更長遠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重大項目儲備,保持重大項目建設連續性。

  (二)切實支持企業擺脫困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工業經濟的沖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走出困境。一是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我市《關于當前支持企業穩步經營壯大,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扶優扶強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落實好對企業的各項財稅幫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改善政府服務,積極為企業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加大資金協調力度,著力搭建投融資平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采取多種方式融資;重點協調解決在建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推進中的各種相關問題,充分利用當前建設成本低的有利條件,及時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早日形成生產能力,迎接經濟復蘇。二是借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鼓勵引導企業主動在危機中搶抓升級、調整、做大做強的機遇,通過引進技術、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增強優勢特色產業競爭力。三是加快實施一批工業發展項目。重點抓好釩鈦資源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建設,確保鋼城集團白馬球團二期、攀航鈦業2000噸/年鈦錠及鈦材加工項目、鋼城集團欣宇化工5000噸/年海綿鈦等在建項目投產、達產;加快攀鋼鈦業公司1.5萬噸海綿鈦、新鋼釩公司白馬鐵礦二期開發、金光化工20萬噸精細磷化物循環綜合利用、攀煤100萬噸焦化、龍蟒煤基直接還原2#工程等項目建設;爭取地興礦業100萬噸/年選礦生產線、中梁子礦山開采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抓好攀鋼新鋼釩煤化工廠3#、4#焦爐異地改造、煉鐵廠燒結系統技術改造一期工程等技改項目。四是加強工業發展平臺建設。加快釩鈦產業園區的擴區工作進度,積極推進縣(區)集中區申報省級園區工作,搞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提高承載能力,吸引更多企業到園區集中發展。五是重視煤、運、礦、油等生產要素供給協調工作,一旦市場有所回暖,確保及時供給,滿足生產需要。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行業的發展,切實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發展水平,盡快改變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狀態。一是促進民生性服務業升級改造。積極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民生性服務業,圍繞打造中國陽光生態旅游度假區,統籌布局,完善策劃和規劃,以項目推動為抓手,按照旅游線路統籌的要求,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旅游精品和品牌,突出“一軸兩翼”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即:百里生態長廊軸,米易、仁和鄉村旅游發展翼,強化行業管理,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打造旅游精品提供有力保障,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1.5億元;提升商貿流通、餐飲娛樂、社區服務等傳統服務業的檔次;統籌發展面向農村生產、生活的服務業,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為載體,加快農村商業網絡建設,引導農民轉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逐步構建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正確把握我市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建立房地產市場監控和預警體系,確保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二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以物流業為龍頭的生產性服務業,統籌規劃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引進和培育一批具備國家“A級”資質的大型物流企業。重點抓好米易攀西農產品交易中心、川云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攀西煙草物流中心、川滇林產品批發市場、倮果散貨物流中心、密地糧食物流中心等項目的建設。積極推動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生產性服務資源向社會化、市場化轉變,大力發展金融、信息、中介、咨詢等服務業。

  (四)積極推進城鄉統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發展現代農業,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一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好優質蔬菜、水果、烤煙等農產品生產基地,以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為突破口,啟動打葉復烤廠項目建設,幫助農民盡快重建烤房;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力爭在農產品加工上取得突破;加快農村現代商貿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專業市場,發展面向農村的銷售渠道、連鎖經營網點、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企業、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二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實施品牌化戰略,重點發展優質水果、蔬菜等產品,努力實現重要經濟作物基地上規模、質量上檔次;發展特色養殖業,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畜牧和水產養殖業;鼓勵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三是搞好農業生產發展規劃。重點抓好水利發展、流域水土流失規劃等,加快農業項目可研、初設、審批立項等前期工作,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搞好病險水庫整治,繼續實施“六小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四是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搞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勞務經濟服務體系,優化勞務經濟發展環境,幫助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五)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引導和鼓勵全民創業,積極培育各類創業主體,充分釋放民智、民資、民力;做好民營企業跟蹤服務,從融資擔保、技術改造、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方位壯大民營企業群體,促進民營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重點要支持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各類產業集中區發展壯大,依托產業園區優化工業布局、做強優勢產業、發展產業集群,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要從發展定位、政策扶持和體制機制上,繼續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拓寬思路、提供動力、優化環境,發揮好縣區經濟的發展潛力,提升縣區經濟整體實力;要建立完善促進縣區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形成鼓勵干事、支持發展、放手發展的鮮明導向,鼓勵和支持各縣區依托各自的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增長潛力,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支柱產業,壯大經濟實力和財政實力,努力打造“百億縣區”。

  (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著力抓好米易縣改革試點;采取措施,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搞好“兩集中兩到位”和并聯審批工作;不斷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規范行業協會(商會)的組織行為;抓住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契機,做好各項衛生工作,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做好“新農保”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繼續深化投資、財政、糧食、城市管理、商貿流通體制改革。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切實推進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發達區域的經濟聯系,積極參與成都經濟區的經貿合作,主動融入成都經濟區,密切與周邊市、州的交流與合作,探索和建立區域經濟合作新機制,更大程度地整合各方的比較優勢,務實推進區域產業互動和融合,力求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促進開放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抓住東部地區部分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正在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資金、產業向西轉移的機遇,強化產業導向,引導外來投資更多地投向現代農業、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圍繞我市優勢產業,以延伸產品產業鏈,鏈接產業鏈關鍵技術、關鍵產品接點為目標,抓好產業招商。

  強化招商引資工作。一是積極研究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擴大內需的各項措施,用好用足國家、省上政策,尋求投資亮點,挖掘引資潛力。二是繼續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圍繞突出重點項目、瞄準重點區域、緊盯重點客商等內容開展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創新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機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積極開展以商招商、上門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新形式。三是加強招商引資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引進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工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四是增強招商引資實效,以優勢資源、項目、企業和產品為重點,著力提高履約水平和引資實效,力爭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億元。

  (七)抓好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加強節能減排。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繼續把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分解到縣(市)區、部門和企業,納入目標考核;加快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環保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低能耗、低污染產業,加快發展生物新能源;狠抓重點工業企業節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繼續關閉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工藝和設備。抓好污染治理,推進總量減排,確保攀鋼6號燒結機脫硫項目、360平方米新建燒結機和發電廠脫硫項目按期完成;加快推進攀鋼3、4、5號燒結機和中禾球團、白馬球團等球團企業SO2減排項目,積極推進COD減排項目實施,全面完成清香坪、大渡口、小沙壩廠、米易、鹽邊縣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大對重點污染源、重點河流、城鄉安全飲用水水源、農村面源污染等綜合治理,加快攀枝花市危險廢物處理中心建設,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力度。二是發展循環經濟。繼續抓好攀鋼、攀煤、恒鼎、川投等重點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點示范工作,建立有利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放、可循環的發展機制,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三是搞好生態建設。認真組織實施《攀枝花生態市建設規劃》,推進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加快森林生態、草地生態、水生態等各生態要素的保護與建設,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穩步提高森林覆蓋率。

  (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進步。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優化教育結構,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期完成農村和市直屬中小學校地震受損校舍恢復重建。加快農村初中和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建設進度、農村“兩飲”達標改造進度,大力實施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切實做好包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內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關愛“留守兒童”,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登記幫扶工作;繼續推動特殊教育發展,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二是加快發展衛生事業。以國家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加大對公共衛生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不斷改善醫療條件;扎實推進農村三級衛生服務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擴大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整頓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和藥品市場秩序,降低醫療成本和保障醫療安全。三是推動科技事業發展。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高新技術成果的引進和示范推廣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四是積極發展文體、廣電事業。推動文化發展和繁榮,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基層文化陣地和農家書屋建設步伐;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加快民運館建設進度,為全省第13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的召開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推進全市數字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

  (九)努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一是積極擴大社會就業。今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要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經濟和民營經濟;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創業促就業,大力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城鄉勞動者就業競爭能力;加強對停產半停產企業員工和外地返攀農民工動態跟蹤,積極引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統籌做好新增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的就業工作;落實好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確保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社會保險體系覆蓋面,加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力度,抓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工作,穩妥推進超齡人員養老保險工作。三是努力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完成寶鼎礦區沉陷區治理工程,推進戶區改造治理工作,搞好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計劃新建經濟適用房35萬平方米,4000套;收購、新建和改建廉租房800套,廉租房補貼3300戶(不含兩縣)。四是切實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大力開展社會救濟、社會優撫和扶貧工作,關心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價格和市場穩定;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讓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讓市民接受安全的藥品治療;不斷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完善社會穩定預警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嚴峻復雜,任務繁重艱巨。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在搶抓機遇中發展,在迎接挑戰中前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埋頭實干,以優異的成績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