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哪些林草話題最受關注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5-28 來源:《中國林業雜志》微信公眾號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共護長江碧水萬里青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圍繞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建言。
建立健全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四川、青海、西藏、云南、重慶、貴州六省區政協主席聯名提交《關于加快建立健全長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提案》,針對流域跨省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進展遲緩、補償標準不一等問題,建議:進一步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共建共治共享,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研究制定系統科學的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辦法。多方籌措補償資金,拓展多元化市場化補償方式,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通過資金補償、產業轉移、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橫向補償關系。由國家有關部委牽頭建立常態化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指導協調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建議,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機制還需落實三項配套措施:一是建立專門管理機構。成立國務院專門機構統籌協調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及生態補償有關工作。二是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中央財政事權比重,加大支出責任占比,持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轉移支付力度,每年中央財政固定投入補償資金。沿線各省(區、市)政府和主要受益行業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千億級專項補償基金。發行“生態”公益彩票,拓寬資金渠道,吸納社會資金。整合現有生態恢復、生態建設、環保補助、供水灌溉等財政轉移支付和補貼補助的一部分資金用于生態補償,形成聚合效應。同時,探索企業或個人通過采購憑證方式獲得生態資源使用權,由自身或政府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等量保護修復試點,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快開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方式的試點,鼓勵開展碳匯交易、生態產品服務交易試點等。三是科學設定補償標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按照水質和年度水流量標準進行補助。實施省際流域生態補償,并建立監控體系與第三方獨立評估機制,為生態補償和績效評估提供服務保障。
構建沿江濕地保護系統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一直關注“長江大保護”。他認為,這些年長江保護在“治”上花了不少精力,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生態系統問題。如長江中下游岸線的開發利用范圍不斷擴張,侵占了大量的沿江濕地等自然系統,導致沿江濕地面積縮小,碎片化加劇,嚴重制約了長江生態的持續改善。
壽子琪建議,強化沿江濕地等重點生態系統的統籌構建,以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為主體,構建濕地生態保護系統。優化空間布局,特別是要在保護設計上成片、成線,提升連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敏感性、重要性和優先性,切實保住生態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認為,長江流域自然資源數量巨大、種類多樣,在對自然資源數量、質量、分布、權屬、保護和開發利用狀況等摸底調查完成后,要進一步明確生態修復的重點。比如長江流域各種形態的濕地,天然的和人工打造的消落帶、沼澤、濕草甸以及具有生態調控功能的潮濕地域,都應該作為濕地生態系統嚴格保護。除此之外,還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恢復自然岸線、灘涂和濱水植物群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讓自然水生系統良性運行。
以立法和規劃引領生態修復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該從何處著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認為,必須強化剛性約束,以立法和規劃引領修復長江生態。
徐旭東最關注的是長江流域物種多樣性和生態修復進程。他說,由于歷史上一些無節制開發,長江的物種多樣性曾遭受嚴重破壞,“水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很難恢復到當初狀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背景下,長江生態得以逐步修復,但流域內整體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徐旭東建議,實現長江生態修復,首先要進行生態立法,上下游協調行動,建立生態補償、協同治污等一系列機制。進行沿江開發時,還應將生態規劃也列入前期規劃中,確保不因開發破壞長江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