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5-07-03     來源:市政府辦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根據《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實施意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和《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四川省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為鞏固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成果,推進學前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重要意義

  2011年以來,我市按照四川省統一部署,市、縣兩級分別編制實施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教育資源不斷擴大,財政投入不斷增加,隊伍建設逐步加強,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全市有獨立建制的幼兒園199所,中小學附設幼兒園24所,農村學前班94個,省、市級示范幼兒園40所,市一級幼兒園10所;有在園幼兒30551人,教職工3181人,全市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為96.3%,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48.8%。但是由于底子薄、欠賬多,學前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公辦和普惠性資源總量不足,運行保障機制建設相對滯后,教師隊伍數量和素質尚未達標,保育教育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國家、省、市為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重大的教育民生工程。各縣(區)政府要深刻認識編制實施二期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搶抓機遇、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強化措施,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改革發展。

  二、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擴大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為重點,以進一步規范和發展學前教育為核心,堅持公辦與民辦并舉、城市與農村并重、普及與提高同步,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和運行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保教質量,初步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資源充足、質量較高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三、主要目標

  到2017年,全市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初步建成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幼兒園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顯著提高。

  四、重點任務

  (一)擴大總量。繼續增加學前教育資源,著力擴大農村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主城區學前教育資源。

  (二)調整結構。調整資源結構,擴大城鄉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面;調整布局結構,努力實現就近入園、方便入園;調整投入結構,在繼續擴大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條件保障的投入力度。

 ?。ㄈ┙∪珯C制。完善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擔的投入機制,努力做到保工資、保安全、保運轉、保發展。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用人制度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依法保障幼兒園教職工合法權益。·

  (四)提升質量。加強常規管理,健全幼兒園動態監管機制,切實規范辦園行為。堅持科學保教,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高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提升辦園水平,各類幼兒園的師資、班額、玩(教)具、園舍、辦園條件等逐步達到四川省辦園基本標準。

  五、主要措施

  (一)優化學前教育資源布局。

  1.加快發展公辦幼兒園。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落實政府職責,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大幅提升公辦園“廣覆蓋、保基本”的能力。以縣(區)為單位制訂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城區每個街道舉辦1所公辦或者普惠性幼兒園,農村每個鄉鎮(人口5000人以上)舉辦1所獨立設置的公辦中心幼兒園。按質按期完成公辦幼兒園建設任務,其中:2014年新建、改(擴)建7所(仁和區4所、米易縣3所),2015年新建7所(東區1所、仁和區3所、米易縣2所、釩鈦高新區1所),2016年新建7所(仁和區5所、米易縣1所、鹽邊縣1所)。政府和事業單位舉辦的幼兒園依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進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有條件的鄉(鎮)中心幼兒園逐步與小學剝離,實現法人、校舍、經費、師資和管理“五獨立”。因地制宜辦好村級幼兒園,鼓勵適齡幼兒人數較少的村由當地小學附設幼兒園(班),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絡。鼓勵城鎮學前教育機構將優質教育資源往農村地區延伸,獨立或聯合設立幼兒園。

  2.規范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城鎮小區居住人口每1萬人必須配套建設一所幼兒園,配套幼兒園要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建成后的配套幼兒園交由轄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委托舉辦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老城區應根據居住人口規模對現有幼兒園進行撤、并、建,使其逐步達到布局合理。2015年底前,出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

  3.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幼兒園發展。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幼兒園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登記注冊和業務指導,并出臺在財政投入、教職工管理和日常監管方面的支持政策,保證其合理用地、按規定實行稅費減免、同等享受普惠性幼兒園獎補政策,提高其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舉辦的幼兒園不得擅自出售或變相出售,不得借轉制之名停辦。

  4.積極扶持普惠性幼兒園。落實用地、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力量辦園。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扶持資質合格、條件達標、面向大眾、辦園規范、收費較低的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模式新建、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加強普惠性幼兒園日常監管和保教工作指導,完善準入與退出機制。鼓勵民辦幼兒園提供多形式、多層次的學前教育服務,滿足家長不同需求。

  5.清理整頓無證幼兒園。嚴格執行幼兒園準入制度,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h(區)政府要組織教育、公安、工商、民政、人社、衛生計生等部門對轄區內各類幼兒園進行摸底排查,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治理。對辦園條件較差、有嚴重安全隱患和經整改后仍不符合基本辦園要求的幼兒園須立即取締,并妥善安置幼兒。

 ?。ǘ┙⒔涃M投入長效機制。

  1.加大學前教育投入。落實縣(區)政府投入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資助力度。遵循公益普惠導向,市級財政設立扶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資金,各縣(區)財政相應設立發展資金,用于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落實并完善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或生均財政撥款制度,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各縣(區)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由各縣(區)據實確定,并根據財力情況逐步提高。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拓寬學前教育經費來源。

  2.完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逐步完善公共財政投入和家庭合理負擔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按規定程序調整公辦幼兒園保教費收費標準,將家庭負擔控制在合理范圍。

  3.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各縣(區)要按照“建成一所,達標一所”的原則,按照國家、省有關幼兒園設計規范和裝備規范實施公辦幼兒園標準化建設。積極改善提升現有幼兒園辦園條件,補充設施設備和玩(教)具,使其逐步達到四川省辦園基本要求。加大學前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

 ?。ㄈ┘訌娪變航處熽犖榻ㄔO。

  1.補充配齊幼兒園教師。各縣(區)要根據《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通過各種方式補充配齊幼兒園教職工。探索公開招考、學前專業教師歸隊、小學富余教師轉崗、臨時聘用、特崗教師等多種方式為農村公辦幼兒園補充專任教師,所有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按每個班2名專職教師、1名保育員或者3名專職教師的標準配齊補足幼兒園教職工。認真執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嚴格執行幼兒園教職工持證上崗制度,園長、教師、保育員學歷達標率和持證上崗率均達100%。建立城市幼兒教師到農村支教制度,在評優、評先、晉職等方面對長期在農村幼兒園工作的教師予以傾斜。各縣(區)可根據實際聘任優秀的幼兒園退休教師到教師資源短缺的地區任教。

  2.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全力支持市經貿旅游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加強市、縣、園三級培訓體系建設,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幼兒園教職工多樣化的學習發展需求。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幼兒園教職工培訓,確保三年內全市所有園長參加一次市級以上培訓,對所有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進行一次全員專業培訓。各類幼兒園教師均應納入各級各類幼兒師資培訓范疇和師德師風評價監督管理體制。實施名園長、名教師培養計劃,培養一批有示范和引領作用的幼兒骨干教師隊伍。

  3.切實保障幼兒園教職工合法權益。完善幼兒園教職工工資待遇保障機制,研究制定通過生均財政撥款、專項補助等方式,支持解決好公辦園非在編教師、農村集體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問題,努力實現同工同酬,增強幼兒園教師職業吸引力。引導和監督民辦園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按時足額為教師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在業務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享有同等權利。

 ?。ㄋ模┨岣哂變簣@保教質量。

  1.實施科學保教。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探索建立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著重加強對師資配備、教育過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評估。加強幼兒園常規管理,完善幼兒園等級標準,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堅持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嚴禁幼兒園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材料,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

  2.加強教研工作。完善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制度,以縣(區)為單位劃分學前教育教研指導責任區,安排專職教研員,強化幼兒園保教實踐研究和指導。深入推進幼兒園結對幫扶,1所省級示范園結對幫扶2所薄弱幼兒園,1所市級示范園結對幫扶1所薄弱幼兒園,引導扶持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幼兒園建立發展共同體。

  3.加強安全管理。按照“誰舉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加強對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監管與指導。幼兒園要按相關安全防范標準配齊專兼職保安人員,完善幼兒園安全管理和安全責任制度,建立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結合的安全防護體系。

 ?。ㄎ澹┙∪變簣@監管體系。

  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縣(區)政府履行主體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職能履行職責,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隨機抽查制度。各縣(區)教育局要充實管理力量,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建立幼兒園信息公示制度,及時發布幼兒園基本信息,接受社會監督。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學前教育專項督導,定期發布督導報告。衛生計生部門要切實把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和指導,落實兒童保健、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等工作。教育、發改和財政部門要進一步規范學前教育各項經費使用和管理,健全財務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對幼兒園經費使用和收費行為的監管。住建和國土部門要做好幼兒園規劃、用地、建設等相關工作。編辦和人社部門要做好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核定、人事(勞動)管理工作,保障教職工合法權益。公安、質檢、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指導。幼兒園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糾制度和家長委員會制度,對衛生、消防、園舍等方面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并消除,對事關幼兒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應充分征求家長委員會的意見。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二期行動計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科學確定本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目標任務,研究制定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以縣為單位編制實施二期行動計劃。

  (二)推進綜合改革。要按照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總體要求,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市政府加強統籌,縣(區)政府落實主體責任。積極推進企業辦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投入機制等學前教育綜合改革。

 ?。ㄈ┘訌姸綄z查。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督導檢查和問責機制,把落實政府責任、教師隊伍建設、經費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作為督導檢查的重點。對行動計劃進展緩慢、舉措不實、力度不夠、違規操作的加強指導和問責。市政府將把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納入對各縣(區)政府的教育工作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