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命通道”,應急救護工作正在“加急提速”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4-05-18 來源:中國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新華社南京5月17日電 題:打通“生命通道”,應急救護工作正在“加急提速”
新華社記者李恒、邱冰清
織密“一小時急救圈”網絡,幫助急性腦梗、心梗等危急重癥患者盡快實現轉診;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由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大會組委會和江蘇省溧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愛衛新征程 健康中國行”主題活動(溧陽站)近日舉辦,記者進行了現場采訪。
走進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教學區、活動區和生活區等顯眼位置及人員密集場所,均配備有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這種便攜、易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被譽為“救命神器”。
開設急救知識課堂、開展急救知識競賽……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教師王立敏介紹,該校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急救教育,目前學生的急救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
為加強學校急救教育,保護青少年生命健康,2021年,教育部決定實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2023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第二批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高校開設應急救護相關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
一些地方不斷完善學校急救教育“施工圖”,比如,河南省鶴壁市開展“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將應急救護培訓融入教學實踐;山東省要求做好學生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普及,指導學校推廣急救箱、AED等急救設備……
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介紹,教育部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已達1200多所,實現了急救教育試點各級各類學校全覆蓋。
急救,既要“急”,更要“救”。在與死神搶跑的急救一線,早一分鐘救治,患者就多一分希望。數字賦能,助力急救強起來、快起來。
近日,江蘇省常州市市民王先生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在家人的幫助下呼叫120急救電話。當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高度懷疑王先生腦卒中,第一時間將患者信息傳輸至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卒中中心,救護車將患者送達醫院時,卒中中心的專科醫生已在搶救室等待,明確診斷后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
從急救人員抵達現場到對患者完成治療,用時不到一個小時。這是數字賦能急救的一個縮影。
常州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何小茜介紹,當地織密覆蓋全市急救“一張網”,打造“上車即入院”救治模式,急救車輛與全市多家三級醫院共享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同步向接診醫院傳輸患者生命體征等實時信息。途中可開展遠程會診、在線指導,形成“現場-車輛-醫院”即時連線、多方協作、全流程的高效閉環。
在溧陽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大屏幕上,當日急救報警次數、出車次數、救治人數等數據實時跳動、更新。
“信息化技術對于提升急救服務十分關鍵。”溧陽市衛生健康局黨委書記、局長潘建中介紹,當地構建了一個高效、智能、響應迅速的急救服務反應機制,從“病人等醫生”向“醫療資源等病人”轉換。2023年,當地120呼叫反應時間平均降至15分鐘以內。
隨著數字科技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衛生健康領域,急救能力和效率也得到提升。毛群安提出,各地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組織優勢、群眾優勢,促進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普及,探索通過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應急救護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