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靈秀新城”的生態畫卷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4-09-1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一座城市的魅力源自山的秀美、水的靈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西區,攀枝花市的老工礦區,近年來將新發展理念融入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中,讓關注生靈、保護環境、綠色發展、和諧共生成為全民的共同行動,不斷拓展、豐富綠色空間。
時下,順著秋色走進西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江清流、兩岸秀色、花果連枝、滿眼錦繡的大美景象。
“水中大熊貓”現身公園
“有人在河門口公園發現了桃花水母!”
“這幾天來逛公園的人一下子就多起來了。”
……
8月下旬,“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現身西區河門口公園成為居民們見面和微信群里熱議的話題。
“世界級瀕危物種現身老工礦區實屬罕見。”西區園林綠化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鄭大泉說,桃花水母只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是一種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生態密碼”?
作為建市初期定位的能源、建材和工業原料基地,當年的西區山上林木銳減,水土流失加劇,金沙江兩岸的荒山觸目驚心,金沙江水更被人們戲稱為“一條‘黑龍’向東流”;風沙漫天、污水橫流成為常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好“綠色轉型之路”。西區一馬當先,明確提出建設“山水靈秀新城”,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做好“水文章”。
做好“水文章”,關鍵要讓水“活”起來。近年來,西區強化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建設,加強河湖管理保護,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自2020年金沙水電站下閘蓄水以來,形成近30公里的高峽平湖,成為西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河門口公園里的水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能產生桃花水母?
“在打撈游船劃道里的樹葉時,發現有白色的東西,本想去撈起來,發現它們還會跑,感覺很驚奇。”公園錦鯉園負責人劉星說,游船劃道里的水主要是從金沙江抽上來的,因為在露天室外,有時候也會有雨水進入劃道,“我還在這個劃道里養了一些魚,平常水少了,就加入公園里接入的自來水。”
如今的金沙江地表水環境質量常年保持一類水質,而西區的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連續3年達到一類標準,優良率達100%。
水潤萬物生,西區的水靈性漸顯。西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李布德說,在金沙江、把關河等江河里,曾一度絕跡的一些魚類也開始出現。
赤腹松鼠偷蘇鐵種子讓游客“背鍋”
秋高氣爽,迎來豐收的季節。
在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蘇保區),孕育了整個夏天、經蘇鐵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人工授粉的攀枝花蘇鐵雌株,“心事”再也藏不住了:橙黃的種子偷偷從大孢子葉中冒出頭來。這出自“名門閨秀”的種子光滑油亮,有著富足和自豪的成色。
“因天生麗質,遭人覬覦,加劇了它的瀕危程度。” 蘇鐵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永瓊幽默地說,攀枝花蘇鐵集榮寵于一身,它起源于2.7億年前,是種子植物的“老祖宗”。它見證了恐龍家族的興衰成敗,看過滄海變桑田,時間長河的歷練讓它淡定從容、睥睨四野。如今的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跟隨楊永瓊和她的同事們巡山,從海拔1100多米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來回走,是一件很勞累的事情,但她說起蘇保區的事來卻興致盎然。蘇保區依山而建,山下的攀鋼石灰石礦已在6年前就全部退出了。“其實是先有礦,再建的保護區。”她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新的發展,由過去挖山開礦變為如今封山育林,蘇保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攀枝花蘇鐵種子冒頭后,擔當“保育員”角色的工作人員天天察看長勢,靜等瓜熟蒂落。“但天有不測風云,種子也有旦夕禍福。”楊永瓊說。
“保育員”巡護監測時居然發現那橙黃的種子有被偷采的痕跡,以為是來游玩的人員或周邊的村民采摘的,就由每天兩次巡護變為四次巡護,還組織人員到蘇保區周邊的村組宣傳。尤其是看見游客就提醒,只差去翻看他們的背包和口袋了。盡管這樣,可種子數量還在不斷減少。“保育員”臉色日益凝重,懷疑是游客偷采了種子。
“感謝科技手段加持,要不這‘黑鍋’還得讓游客繼續背下去。”楊永瓊說到這里禁不住笑出聲來,“紅外線相機的補充如虎添翼,這才發現了攀枝花蘇鐵種子丟失的秘密。”
鏡頭下,赤腹松鼠忙個不停,和工作人員搶采種的先機,靈動的身影上躥下跳,采種、搬運、儲藏……比秋收的農民還繁忙。恍然大悟的工作人員一路探尋,又發現赤腹松鼠把種子東藏西藏,健忘的它們又記不起種子藏在哪里了,間接又幫攀枝花蘇鐵播種。
楊永瓊說,它們選擇的洞穴有點薄土、又陰涼。攀枝花蘇鐵種子儲藏了一個冬季,來年春季時又萌芽、成長,有時一個洞穴里有100株左右的幼苗。
隨著生態修復和保護的有力推進,蘇保區野生動物種類近年來顯著增加。今年新一輪綜合科學考察發現,蘇保區脊椎動物增加到235種,而黃喉貂、黑翅鳶、白腹隼雕、游隼、灰林鸮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增加到了26種。
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滋養著萬物,萬物又互聯互通,和諧共生!
珍稀鳥類重新飛回礦區
動物攝影愛好者謝明彬對白鷺情有獨鐘。每當深秋,白鷺飛回西區龍洞石灰石礦區,他便從清晨守候到遲暮,靜靜地觀察,用心地拍攝。
白鷺又叫做鷺鷥,是一種涉禽類的水鳥,喜靜,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白鷺對自然環境的要求很苛刻,只有該區域長期保持空氣清新、水質清潔,加上植被豐富、氣候適宜,才會造訪或安家。因此,它又被稱為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是大氣和水質的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
“你看,人們在田里農忙,它們則自由自在地在水庫邊覓食小魚小蝦,人與動物的畫面十分和諧。”他說,現在飛來西區的不僅有白鷺,還有白胸翡翠、池鷺、綠鷺、蒼鷺等珍稀野生鳥類,它們在鄉村田野旁的水庫邊飛翔、嬉戲、覓食。
“我在西區還拍到過被稱為‘中國最美小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栗喉蜂虎,還有棕胸佛法僧等,這些鳥類都是比較少見的,希望更多的人愛護它們、保護它們。”謝明彬拿著照相機,一邊向我們展示,一邊介紹。
礦區、山巒、水庫、田野、綠樹與飛鳥,構成一幅恬淡的山野秋景圖。
“這幾年,我們經常接到居民發現珍稀鳥類需要救助的電話。”西區林業局工作人員楊永琴說,今年就已經救治并放生了幾次池鷺、貓頭鷹。
謝明彬說:“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一個地方環境好了,它們自己就會飛來。”
讓石漠荒山和礦山跡地“綠”起來,讓江河湖水“清”起來,讓空氣“新”起來,讓野生動物“活”起來,讓西區綠色空間綻放異彩。目前,西區森林覆蓋率達 45.2%,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4%。西區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說:“我們將繼續探索生態美與共富并行,把綠色資源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越 特約通訊員 文麗云 楊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