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穩步增加至38.5萬余株,人工繁育達6萬余株
3億歲攀枝花蘇鐵迎新生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4-08-14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人類文明,自古沿江河而生。新時代,金沙江畔,新的生態文明故事正在上演。

  攀枝花蘇鐵,一種中國特有的古老殘遺種。它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與大熊貓、恐龍化石并稱為“巴蜀三寶”。依靠得天獨厚的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條件,攀枝花蘇鐵避開第四紀冰川威脅而孑遺至今。

  在攀枝花,人們都知道,要看蘇鐵得去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里是我國唯一以蘇鐵類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歐亞大陸自然分布緯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株數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蘇鐵群落。

  “錯過了恐龍,別再錯過攀枝花蘇鐵”,保護區門口豎立著這樣一塊標語牌。

  是的,談到蘇鐵,人們常常會提及恐龍。

  蘇鐵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迄今為止有大約3億年的歷史,侏羅紀時期它們與恐龍一同稱霸地球,有“植物活化石”之稱。

  立秋啟,草木結實。進入8月,攀枝花蘇鐵種子逐漸成熟,在羽狀的蘇鐵葉子環繞下,上百顆橘紅色的種子簇擁在鳳尾般的大孢子葉片下,猶如鳳凰抱蛋。

  但“鳳凰抱蛋”的景觀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形成。攀枝花蘇鐵為雌雄異株,雌株和雄株生長有一定距離,并且雄花盛開略早于雌花,導致其在自然界中結種率很低。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保護區保護中心對科普區內的攀枝花蘇鐵進行人工授粉。歷經多年,野生攀枝花蘇鐵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23.4萬余株,增加至現在的38.5萬余株,同時人工繁育的攀枝花蘇鐵達6萬余株。

  攀枝花蘇鐵的保育,需要熱愛與敬畏。

  楊永瓊是保護中心的元老,用25年時間繁育出一株莖高20厘米左右的攀枝花蘇鐵。“它是我們人工繁育的第一批攀枝花蘇鐵之一,蘇鐵在野外每年僅生長1到2毫米。”楊永瓊說,蘇鐵繁育工作枯燥但有成就感。“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短短的25年又算得了什么!”

  李斌,則是保護中心的“萌新”,到崗剛滿3個月,已走遍保護區的每個角落。他最長的巡護路線有15公里,正常情況下需步行八九個小時。“看,這棵蘇鐵已有上千年樹齡,是不是很神奇。”行走在山林間,李斌每一步都堅定有力。

  這些蘇鐵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觀,更是科研工作者眼中的寶藏,它們身上攜帶著遠古時代的遺傳信息,對于研究地球生物進化史具有重要意義。“了解歷史是為了更好預見未來。”保護中心科研開發科工程師向鏡如這樣認識蘇鐵保護的意義。

  “很多人好奇,蘇鐵的科研價值在哪兒?舉個例子,研究發現攀枝花蘇鐵基因組中有一種細胞毒素蛋白基因,可以有效抵御部分害蟲,目前已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將其成功應用于棉花,達到了很好的殺蟲效果。”向鏡如感慨,在攀枝花蘇鐵身上還有許多謎團等待揭開。

  當結束一天巡山的李斌走出保護區,夕陽最后一抹余暉正消失在天際,他身后那片長滿攀枝花蘇鐵的密林,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里。

  它們曾見證億萬年地球的歲月滄桑,也正在書寫新時代美麗四川的故事。(原載8月13日《四川日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審核: 雷雨陽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