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攀枝花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1-01-27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1年1月21日在攀枝花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市長  虞  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工作回顧和“十三五”發展主要成就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們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時、用非常之力推進非常之事,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0.82億元,增長3.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15億元,下降2.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9元、19938元,分別增長5.6%和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25億元,增長8.4%。

  ——疫情防控表現突出。果斷建立“五個到位、七個一律”機制,全面實施入攀人員向社區、單位“雙報到”制度,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迅速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實現感染人員“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成為全省啟動防控最早、發生疫情最晚、治愈清零最快的市(州)。積極服務全國、全省防疫大局,援鄂醫療隊規模在全省僅次于成都,I級響應期間日均向成都等地保供果蔬2100余噸。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措施,保持無新增感染者。

  ——經濟發展提質進位。堅持防疫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扭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全省排位靠后局面,多數進入全省第二方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躍升至第12位、同比提升6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同比分別提升2位、5位、7位和9位,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8.6%、居全省第2位,地表水環境質量居全國第13位、全省首位,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由2018年全國第234位提升至154位、居全省第4位。堅持“投資唱主角”。健全“每天抓項目、每周通報項目、每月協調項目、每季度拉練項目”工作機制,開展項目儲備包裝工作大會戰,謀劃儲備項目2072個、計劃總投資1.1萬億元,銀江水電站等57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計劃任務的146.2%,全市投資增速近6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引進市外億元以上投資項目94個。堅定“工業挑大梁”。聚力打造“攀鋼航母艦隊”,規上工業企業培育申報58戶、扭轉10年來總戶數持續縮減局面,攀鋼拿下印尼雅萬高鐵全部供軌合同,川煤集團重組后的煤炭板塊總部華榮能源公司落戶攀枝花,安寧股份成為全市首家主板上市民營企業,秉揚科技成為全省首家在新三板精選層公開募股企業,攀鋼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龍蟒佰利聯50萬噸鈦精礦升級轉化氯化鈦渣等52個重大產業化項目扎實推進,睿恩光電、嘉翔鈦業鈦毛細管等項目建成投產,美亞迪光電產業園開工建設,金沙水電站實現首臺機組發電,成為全國首批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力促“農業多貢獻”。建成省四星級農業園區1個,引進巨星集團150萬頭優質生豬產業化項目,田野、攀香源果蔬深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引水上山工程(金沙江干熱河谷攀枝花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技術咨詢、19個專題編制工作全面啟動,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萬畝、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3個,仁和區被評為全省農村改革先進縣(區)。推動“消費促升級”。大力發展電商經濟,線上銷售芒果占全部銷量的40%以上;精心承辦第五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深入實施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紅格國際運動康養溫泉度假區等項目加快推進,全省首個康養產業統計監測制度獲批實施,《康養住宅試點項目標準及規定》發布施行,入選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20強市,預計康養產業增加值達到130億元、增長19.6%。

  ——“兩城”建設蹄疾步穩。釩鈦新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工業投資增長28.3%,開沃專用車、釩鈦科技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簽約航友高端鈦合金熔煉及精密鑄造等5億元以上項目5個,園區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科技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示范獲省專項資金支持。攀西科技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陽光大道南北延線開工建設,攀西數字經濟港暨新基建專項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攀西科技產業園完成投資4億元,三線建設干部學院主體結構封頂,三線文化廣場、供水樞紐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有為。編制形成“1+8”研究報告,梳理“四重”清單項目68項,駐蓉、駐渝聯絡處掛牌成立,與成都實現公積金互認互貸,與成都市和重慶市長壽、江北等五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釩鈦鋼鐵、康養產業等領域深化互利合作,簽約合作項目47個、協議金額333億元。

  ——交通攻堅取得突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7億元,創近五年新高。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攀昆段全線投用,攀枝花進入動車時代;宜西攀高鐵進入省“十四五”規劃,攀麗大高鐵完成可研報告編制。攀大高速公路(四川境)提前建成通車,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攀鹽高速公路進入工可報告優化階段。機場遷建選址通過國家民航局專家評審,爭取到民族地區航線穩定開行財力補貼政策,新增至鄭州、廈門、濟南航線。完成國省干線大中修78公里,超目標任務96%。

  ——創新發展成果豐碩。召開攀枝花開發建設55周年科技創新大會,出臺“科技創新政策六條”,發布《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白皮書》《攀枝花鈦金屬產業發展指引》,天府科技云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引進高層次人才組建鈦及其復合材料深加工與表面處理創新團隊。攀鋼集團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與重慶大學合作課題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龍蟒佰利聯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寶雞鈦產業研究院雙創基地建成投用,中國熱科院攀枝花研究院掛牌成立,攀枝花電子商務產業園升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攀枝花學院被省政府推薦為全省唯一新增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協同推進攀西試驗區前四批共31項重大科技攻關,高爐渣提鈦綜合利用技術、宇航級釩鋁合金產業化等成果轉化效益明顯。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6家、增長11.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家、增長39.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成功舉辦全國首屆鈦工業創新創業大賽,落地成果轉化項目10個。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打開交通“三把鎖”項目炳仁線與機場路交叉口、攀枝花大道三角花園路段完成改造,觀音巖引水工程全線貫通,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7個,新(改)建生活污水處理廠(站)23座、污水管網553公里,開展金沙江干熱河谷森林生態修護治理29萬畝,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城市。1縣1鄉7村獲全省鄉村振興先進表彰,新增高標準農田6.4萬畝,新(改)建和養護處治農村公路222公里、達年度目標的200%,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1平方公里,新增“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67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超額完成,東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被納入國家級試點,西區成為四川“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米易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和天府旅游名縣,鹽邊創成國家衛生縣城。完成鄉鎮(街道)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改革,全市鄉鎮(街道)從60個調整為49個、行政村和社區從482個調整為336個、村(居)民小組從3335個調整為2443個,成功申報全省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7個。

  ——重大風險有效防控。成功化解原市商業銀行金融風險,政府債務風險降至警戒線以下,非法集資存量案件化解銷案率居全省第3位。深入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在全省率先實現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地方立法,11大項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已完成8項,森林火災起數下降31%,“七級包保”責任制、計劃燒除、建設經果林隔離帶等做法獲國務院督導組肯定。防汛減災和地災防治提前轉移群眾11.17萬人次、緊急避險轉移安置2669人,實現“人員零傷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總量持續下降,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穩居全省前列,被評為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傷亡人數持續下降,東區、米易入選“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仁和區建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投入扶貧資金4億元,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圓滿完成586戶2986名涼山自發搬遷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抓實穩企業保就業,深入落實中央、省、市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三個20條”政策措施,為企業減負25.5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和穩崗就業創業補貼3.2億元,幫助134個企業(項目)實現銀行貸款105.5億元,幫助非金融企業實現直接融資70.8億元、增長151%,新增水電消納示范企業45戶,規上工業企業、重點企業(項目)全部及時復工復產,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次居全省第一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77%。投入36.2億元資金,辦好省市十大類民生實事,城鄉低保月標準分別提高到610元、410元,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學位占比超過85%,新建校舍4.24萬平方米,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9.68萬平方米,新增醫學專家工作站5個,撥付棚改報賬資金10.78億元、安置棚改居民2308戶,“問題樓盤”化解率居全省第2位,全國首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地方標準完成備案、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在全省作經驗交流。

  ——政府建設走深走實。扎實開展“守紀律、提效能、強執行、做表率”活動,完善市政府黨組工作規則,建立市政府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召開市政府系統首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黨建引領作用有效發揮。組織市政府常務會學法21次,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規范稅務執法服務,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入選全省法治政府建設創新實踐案例。深入開展“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專項整治行動,下放政務服務事項649項,市本級不動產登記全面實現3個工作日內辦結。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巡審結合機制,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49件260人、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41件57人。辦結人大代表建議60件、政協提案163件。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一些關鍵領域取得突破。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三次產業結構從7.4:66.7:25.9調整為9.3:53.6:37.1。工業轉型升級加快,釩鈦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由5.3%提高到16.2%,釩、鈦利用率分別由“十二五”時期的37%、20%提高到2019年的44%、29%,釩鈦、鋼鐵產業鏈加快向中后端延伸,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截至2019年末累計下降33.6%、39.3%。現代農業發展提速,建設各級現代農業園區30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基地19個,特色水果種植面積從45.5萬畝擴大至100萬畝,實現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蔬菜出口兩個“零的突破”。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康養產業成為轉型發展新動能,旅游經濟總量跨入全省第二梯隊。二是三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到風險警戒線以下,網貸分支機構全面出清。全市70個貧困村、10749戶4435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居全省前列,地表水質量考核排名進入全國前列,躋身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排行榜50強。三是“一樞紐五高地”積厚成勢。被明確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新開通航線9條,航空旅客吞吐量累計突破180萬人次、較“十二五”增長309%、增幅居西部支線機場前列,機場遷建、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宜西攀高鐵、攀宜高速公路等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攀昭鐵路被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網》明確為建設類項目。成立國際康養學院、國際釩鈦學院和攀西職業學院,高中教學質量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繼成都之后在全省率先全域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攀枝花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屢獲佳績。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城市,人均醫療衛生資源居全省前列。完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任務,三線建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基本形成,三線建設博物館創建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每萬人擁有基站數達全國的1.94倍、全省的1.86倍,康養、芒果、釩鈦等大數據信息應用平臺建成投用,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中華區“數字化轉型”入圍獎和“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譽稱號。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地運行,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穩居全省前三。四是城鄉一體協同發展。建成區面積由74平方公里擴大到81.5平方公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設置率、行政村客運通車率和光網覆蓋率三個100%。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縱深推進。公務用車、市縣機構、事業單位改革順利完成,“放管服”、財稅體制、國資國企、農業農村、“三醫聯動”等改革深入推進。六是全面依法治市成效凸顯。在全省率先開展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率先實行干部述法,完成《攀枝花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攀枝花市城市綠化條例》《攀枝花市森林草原防滅火條例》《攀枝花市揚塵污染防治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制定,入選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七是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保持全省前列,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居全省市(州)首位,城市社區“十五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國家安全教育、國防動員、雙擁共建、人口普查等工作扎實推進,民族宗教、機關事務、外事僑務、對臺、人防、統計、檔案、保密、婦女、兒童、殘疾人、地方志、紅十字、郵政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攀枝花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投資關鍵作用發揮不夠,制造業發展滯后,實體經濟質量不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不快,高品質產業化項目儲備較少,營商環境競爭力不強,交通攻堅自主可控因素不多,外向型經濟培育不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發展位勢躍升任重道遠;養老、托育、住房、市政、環保等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人才、人口集聚力不強,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設施、功能和環境有待系統提升;市縣財政抗風險能力較弱,尾礦庫、道路交通、應急管理、城鄉消防等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一些干部的能力水平、作風狀態與新發展階段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總體考慮

  根據市委《關于制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組織編制了《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查。

  綜合考慮我市發展階段性特征、支撐條件和發展需要,“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總量達到16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保持全省前列。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基本建成,“攀鋼航母艦隊”持續壯大。

  ——產業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傳統產業邁上中高端,以先進材料產業為主導,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綠色建材、食品飲料為支柱的“1+4”現代工業體系加快構建,初步建成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釩鈦產業總產值超過6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5%左右,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1.2件。建成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69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通車,宜西攀高鐵開工建設,攀昭鐵路加快推進;攀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攀鹽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機場遷建基本完成。市域交通更為便捷通暢,公共交通新能源替代率大幅提高。生產服務型國家級物流樞紐基本建成。

  ——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初見成效。“一核兩區一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建立,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兩江觀景、兩河親水、六湖連珠、青山繞城、花開滿城”的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62.3%、41%。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區域“五大高地”成勢見效,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1.43年,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78人,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達到45張,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8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0億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治理效能明顯增強。全面依法治市、城鄉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取得新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自然災害防御等綜合能力明顯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展望二〇三五年,攀枝花將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跨越提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級物流樞紐全面建成;區域中心城市能級效應凸顯,“五大高地”建設邁上更高臺階,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高水平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事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

  根據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將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優化調整為“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為目標,持續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不斷提升‘三區聯動’能級,加快科技創新高地、南向開放門戶、友好生態環境、宜居公園城市、市域社會治理‘五大建設’”。調整后的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充分體現了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強定力和與時俱進、不懈奮斗的進取精神,切合攀枝花實際,符合全市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我們將堅定不移抓落實、強執行、提效能,與全市人民一道,加快把“十四五”規劃的美好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變為現實。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落實省委彭清華書記蒞攀調研指示精神,認真貫徹省委“穩農業、強工業、促消費、擴內需、抓項目、重創新、暢循環、提質量”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與安全,鞏固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持續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不斷提升“三區聯動”能級,加快科技創新高地、南向開放門戶、友好生態環境、宜居公園城市、市域社會治理“五大建設”。堅持“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加快推進“兩城”建設和“一樞紐五高地”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綜合考慮,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高效推進“兩城”建設,促進市域協調發展

  推動“兩城”建設全面出進度見形象。以“兩城”為主體,積極創建省級新區。釩鈦新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實質性推進釩鈦科技中心等3個先導性項目,加快推進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金江綜合物流組團項目建設,力爭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省政府批復并動工實施,同步抓好車管所、魚塘新村和園區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工程等建設;持續推進攀鋼低成本高端鈦及鈦合金、開沃專用車等12個項目,加快推進高純鈦、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等30個項目建設,建成航友鈦材等10個項目,補齊做強釩鈦產業鏈。攀西科技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開工建設城市生活美學中心商業綜合體等18個項目,攀西科技產業園主體結構封頂,三線文化廣場主體結構基本完工,建成三線建設干部學院,確保市民健康體育公園、恒邦嘉祥外國語學校投入使用,加快建設陽光大道南北延線、完成投資9億元以上;爭創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引進1-2個高水平科研機構和專家團隊。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兩城”與縣(區)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構建“一核兩區一中心”發展布局。支持東區加快建設攀寶鈦金屬深加工產業園、今創裝備智造產業園,推動新鷗鵬教育城落地成勢。支持西區抓好年產200萬噸煤系固廢高值化利用、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等項目,推動華榮能源公司在攀發展壯大。支持仁和區加快推進凱盛石墨、銅鑼灣時代廣場等項目,確保美亞迪光電產業園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產。支持米易縣爭創省級工業園區,推動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加快成勢。支持鹽邊縣加快建設紅格國際運動康養溫泉度假區,推動龍蟒50萬噸鈦精礦升級轉化氯化鈦渣、美利林10萬噸高端釩鈦耐磨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

  第二,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力促工業提速擴能。發揮“攀鋼航母艦隊”引領帶動作用,加快釩鈦基金屬粉末、3D增材制造等產業化進程,力爭攀鋼在攀投資30億元以上、全市工業投資突破300億元,分別增長14%以上;全市工業技改投資突破220億元,增長11%以上。發布釩鈦、鋼鐵產業鏈全景圖,靶向招引延鏈補鏈強鏈類高新技術企業,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鋼城集團、龍蟒佰利聯、安寧股份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圍繞先進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領域培育多個企業集群,大力培植和擴大稅源。統籌推進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工作,引導企業技術中心與科研院所、雙創平臺等創新主體融合共建,構建產學研、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生態。用好用活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等政策措施,實行科研攻關項目“揭榜掛帥制”和科研經費“包干制”,開展紅格南礦區開發前期工作,爭取鋼鐵產能轉移政策。新篩選實施釩鈦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各10個以上;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五年倍增計劃,推動規上企業研發全覆蓋,新增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25戶以上,高新技術營業收入突破660億元、增長10%以上。強化數字化賦能,建設釩鈦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鋼鐵釩鈦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力促農業提質增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推進安寧河谷綜合開發為重要抓手,啟動老街子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金水濟攀”等引水上山工程和“引雅濟安”工程,啟動金沙江河谷南亞熱帶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爭取國家第二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統籌推進“7+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做優做精現代特色農業。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加快發展園區農業、科技農業,新建高標準農田6.5萬畝以上,啟動“農業科技在線”服務平臺建設,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快建設種苗繁育基地、種畜禽繁育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加快中絲集團桑蠶繭絲綢全產業鏈等項目建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以上。

  力促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打造“一地一區四中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圍繞“全域康養、全民健康”目標,加快推動康養進社區、康養進鄉村,大力發展運動康養、旅游康養、居家康養、醫養結合,加大醫療、文娛、體育等康養要素配套集成力度,加快康養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應用,深入實施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推動100個康養旅居地、50個醫養結合點貫標升級。推廣康養住宅,促進房地產市場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提升安全環保、法律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供給水平,積極培育會展經濟。

  第三,扭住擴大內需關鍵,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礎

  擴大有效投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5億元以上。圍繞“攀鋼航母艦隊”打造、特色農業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十四五”規劃,力爭新簽約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40個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0億元以上。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云鈦高端鈦錠熔鑄及延伸加工、達海現代物流等一批項目竣工達效,著力破解力興鈦業、富邦釩鈦重整等項目推進難題,確保金沙水電站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銀江水電站大江截流。

  拓展消費空間。持續打響“冬日暖陽、夏季清涼”康養品牌和攀枝花水果品牌,拓展四季康養市場。大力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特色消費場景,集聚周邊中高端消費。擴大夜間經濟版圖,釋放城市消費需求。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激活縣鄉消費市場。加強消費供給監管、消費環境建設和線上結算管理,留下更多本地消費、集聚更多外來消費。

  壯大市場主體。力爭新增“四上企業”140戶以上,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市屬國企資產總額突破600億元、增長10%以上。實施民營企業雁陣五年培育和民營企業家梯隊培育計劃,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5%以上。加強政銀企+租賃、擔保、基金、創投等產融合作,精準服務“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力促秉揚科技創業板上市、東立科技進入新三板精選層。

  第四,堅持開門立戶并舉,提高開放發展水平

  持續打響交通攻堅大會戰。力促宜西攀高鐵、攀昭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力爭機場遷建選址獲批、攀鹽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推動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開行直達重慶、成都高鐵動車組列車,加密至成都航班。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不見面招投標”,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實現投資項目全程網辦。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常態化融資對接和“金融顧問”服務,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暢通企業退出機制。強化營商環境評價結果應用,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做到“有呼快應、無事不擾”。

  堅持高水平引進來與高質量走出去并行。充分發揮駐蓉、駐渝聯絡處作用,推動與成都市、重慶長壽區等地合作協議加快落實,項目化對接全省“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建立成渝攀釩鈦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引進成渝地區優質企業7戶以上。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滇中城市群等區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攀鋼、十九冶等拓展國際合作,加大出口企業培育扶持力度,促進鋼軌、鈦白粉、鈦鑄件等產品出口增長,力促農產品自營出口,確保全年出口總額12億元以上。深化攀西經濟區協同發展,推動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轉型升級,提升“三區聯動”能級。

  第五,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建設山水宜居公園城市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奠定城市長遠可持續發展基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鄉村特色風貌塑造,實施全國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示范建設,新建10公里岸坡生態河堤和清淤疏浚河道;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建設,改建農村公路70公里以上;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確保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8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新增9個“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提高鄉村振興組織化程度,盤活用好農村資產資源,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集約化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調推進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加快棚改騰空土地綜合利用,改造老舊小區38個,打造智慧社區,開展公園城市建設示范,制定《公園城市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建成市中心醫院與渡仁西線連接大橋等項目,治理“斷頭路”,加強片區間通道聯系;深化智慧城市及應用體系建設,爭取“小縣優城”創建試點,深入推進經濟強鎮建設。

  縱深推進“五個高地”建設。推動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50%、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覆蓋率持續提升,啟動攀西基礎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攀西科技城天星中小學校和流沙坡職教園區建設,支持攀枝花學院開展碩士教育、職教院校探索職業教育產業化。抓好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國家級、省級試點和城市醫聯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新增2個省級重點專科,確保攀西科技城醫院、市婦女兒童醫院建成投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新建5G基站1000個以上,啟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場景建設。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開展“一村一街一書房”文化建設試點,啟動大劇院建設,積極創建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擦亮三線文化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擴大科研單位和科技領軍人才科研自主權,促進知識產權與標準融合,辦好第二屆全國鈦工業創新創業大賽。

  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省級生態市、縣創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第二輪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迎檢準備。扎實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加快污水管網建設,落實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漁。深入開展大規模綠化行動,全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實施產業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清潔運輸,擴大風光水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

  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升級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做好國家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建好經濟社會綜合信息平臺,強化城市公共空間秩序管控,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地攤經濟、夜市經濟規范發展,大力整治違法建設和非法廣告。完善占道施工管理辦法,嚴控嚴管道路反復開挖,盡量減少施工擾民。做實鄉鎮(街道)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抓好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和村(社區)“兩委”換屆。開展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和文明鄉風建設行動。

  第六,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亮全面小康成色

  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等總體穩定,重點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穩定脫貧人口就業增收,高質量籌辦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場會。

  辦好民生實事。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穩定在65%以上。拓展打開交通“三把鎖”項目,實施“微循環”改造工程,優化公共交通,滿足居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新(改)建公園綠地不少于10萬平方米。實施“快遞下鄉”“快遞進村”工程,打通農村觸網發展“最后一公里”。加快推進天然氣置換和LNG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兜牢民生底線。加大大學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幫扶力度,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以上。嚴格落實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政策,統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門診和住院救助限額。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抓好棚改居民安置,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對住房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第七,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攀枝花

  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聚焦“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精準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嚴格落實中高風險區及境外入攀人員閉環管理措施,健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和進口物品全面防控機制,切實降低疫情輸入風險。因時因勢加強春節等重要時段、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防控工作,平戰結合做好應急物資保障,有序開展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實施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打好森林草原防滅火攻堅戰。堅持分級分區分類整治,壓緊壓實“七級包保”責任,因地制宜建設經果林等防火隔離系統,完善滅火救援指揮體系,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和防滅火隊伍日常訓練,提升綜合保障能力,高質量完成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任務,確保不發生較大人為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

  守好安全發展底線。100%完成政府債務化解計劃。嚴格落實“三查三避讓三個緊急撤離”防汛減災剛性要求,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積極創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平安智慧小區建設,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和信訪制度,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第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加強政治建設,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鞏固拓展“守紀律、提效能、強執行、做表率”活動成果,抓好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日常工作中。

  加強法治建設,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開展工作。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行權,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著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政務公開、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加強作風建設,堅持“政府的工作就是抓落實,政府的作風就是要務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省市十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務實抓好工作部署、協調調度、督促檢查和績效考評。注重學習提能,提高運用新發展理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持過“緊日子”,確保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增強城市發展后勁的投入只增不減。

  加強廉政建設,堅持“尸位素餐也是腐敗”。壓緊壓實政府系統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大力支持紀檢監察工作,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糾治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各位代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同心實干、拼搏進取、善作善成,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壯麗篇章,以優異成績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名  詞  解  釋

  1.“五個到位、七個一律”機制:思想認識到位,防控處置到位,輿情應對到位,充分保障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市域內各類路口一律設卡把關,各類從武漢或經武漢來攀、返攀人員一律接受檢查和隔離觀察,各級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一律取消、人員聚集的公共活動場所均暫停營業,各級黨政和各部門“一把手”一律暫停休假、立即歸位到崗,對從湖北特別是武漢來攀或即將來攀人員一律采取報告、勸返、勸檢等措施,各類信息情況報告報送和公告一律由統一路徑、統一部門進行,各縣(區)一律成立黨委工作領導小組和政府聯防聯控指揮部。

  2.“四早”“四集中”: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

  3.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加快建設5個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10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康養村、100個康養旅居地和50個醫養結合點。

  4.“1+8”研究報告:1個總研究報告,以及加強交通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攀鋼集團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8個專項研究報告。

  5.“四重”清單: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平臺、重大政策清單。

  6.“科技創新政策六條”:2020年4月2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攀枝花市科技創新政策六條》,從強化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支持打造“雙創”升級版、加強科技人才貢獻激勵六個方面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引導和支持科技創新。

  7.“三把鎖”項目:解決機場路口、竹湖園路口、臺聯三角轉盤三處交通擁堵問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8.“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9.“七級包保”: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市級黨政領導包鄉鎮(街道),縣(區)領導包村(社區),鄉鎮(街道)領導包村民小組和居民小區,鄉鎮(街道)一般干部、村組(居民小區)干部、黨員、“兩代表一委員”、戶代表、志愿者包戶,巡山護林員包山頭,戶包田間地頭和人頭。

  10.“一樞紐五高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教育、醫療、信息、文化、創新高地。

  11.“三醫聯動”: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

  12.“一核兩區一中心”:“一核”,即推進東區、西區、仁和中部、鹽邊南部和“兩城”一體化發展,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山水相融都市區,筑強區域發展極核;“兩區”,即強化鹽邊北部、仁和北部和米易西部生態保護功能,保育城市生態屏障,建設市域自然生態經濟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空港新城,推進新機場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仁和南部建設空港經濟區;“一中心”,即依托安寧河流域生態廊道,支持米易縣城建設城市副中心。

  13.“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14.“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15.“7+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糧、果、菜、畜、花、桑、煙7大特色產業,以及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業、現代農業物流業3大支撐產業。

  16.“一地一區四中心”:“一地”,即川西南滇西北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一區”,即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引領區;“四中心”,即區域性商貿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17.“四上企業”:現階段我國統計工作實踐中對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的一種通俗稱謂,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筑業和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

  18.“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一軸”,即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強化成渝主軸支撐引領;“兩翼”,即加快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跨越發展,強化兩翼帶動;“三帶”,即加快建設成德綿樂(雅)廣攀、成南達、攀(樂)宜瀘重要經濟帶。

  19.“小縣優城”:指對人口數量少、居住分散且距離中心城市較遠的縣(市、區),按照形態優美、功能完善、產業強勁、環境宜居、治理有效的要求,統籌實施城市化提升行動,建設一批富有獨特魅力、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現代化縣城。

  20.“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21.“一村一街一書房”:一批特色文化村落、一批特色文化街區、一批特色城市書房。

  相關數據情況說明

  1.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14.68億元,為何預計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僅1040億元?

  對地區生產總值數據進行核實修正,是制度要求,也符合國際慣例。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改革的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中國年度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最終核實是對初步核算數據的修訂。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中,發現對地區生產總值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也要對年度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修訂。

  依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四川省統計局對2018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進行核定,修訂為941.45億元,同時也對2018年以前的歷史數據進行修訂。2019年年度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是在2018年修訂數的基礎上,根據進度統計調查資料和部門行政記錄進行核算。核算后,2019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10.13億元。預計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4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

  2.2015年至2019年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占比大幅下滑,與工業強市實際不相符,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四川省統計局根據2016年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對我市第一產業增加值數據進行了修訂,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7.4%提升至9%左右。另一方面,近年來,全市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發展速度快于第二產業,2016年—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8.2%、8.4%、8.5%、8.5%,分別高于同期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0、1.1、1、2.8個百分點,因此,第三產業比重逐年提升。

  綜上,受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比重提升影響,第二產業比重呈下降態勢。雖然我市工業增加值占比下降,但總量保持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全市工業化率47%、居全省第1位,仍然是我市占比最大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