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攀枝花市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4-01-26 來源:市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14-00009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發布日期:
- 文 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攀枝花市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1月22日
攀枝花市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
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根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2013~2017年)》以及《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等,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涵蓋范圍為攀枝花市全境,實施期限為2013~2017年。
一、發展基礎與意義
礦產資源富甲天下。全市共發現礦種76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39種。釩鈦磁鐵礦累計探明儲量67億噸,據最新整裝勘查工作表明,釩鈦磁鐵礦儲量超200億噸,其中鐵儲量占全國的20%,釩、鈦儲量分別占全國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別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并伴生有鈷、鎳、鉻、鈧、鎵、鉑金等稀貴金屬。煤炭保有儲量3.3億噸,寶鼎煤礦深部勘探預測儲量達3.2億噸。鉛、鋅、銅等有色金屬及花崗石、石灰石、粘土礦、石墨、漢白玉等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鐵礦石天然含釩,使攀鋼鋼軌在柔韌性和耐磨性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全國60%的高鐵、地鐵軌道采用攀鋼鋼軌,攀鋼是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鋼軌生產企業。2012年,全市釩鈦產業實現產值144.08億元。釩產業已開發出釩渣、釩氧化物(V2O5、V2O3)、釩氮合金、釩鐵(FeV80、FeV50)、含V2O5達99.99%的精釩等系列產品,形成年產釩渣30萬噸、釩產品3萬噸(折合成V2O5)的能力,釩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60%,在國際市場占有率約20%,初步形成以攀鋼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開發的釩產業集群,成為規模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釩產品生產基地。鈦產業已開發出鈦精礦、高鈦渣、鈦白粉、鈦鐵、四氯化鈦、海綿鈦、鈦錠系列產品,形成年產鈦精礦160萬噸、高鈦渣48萬噸、海綿鈦2.75萬噸、鈦白粉50萬噸的能力。鈦精礦、鈦白粉產量分別占全國市場的70%、20%,海綿鈦也在全國市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全國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全流程鈦工業基地。
經過多年開發建設,攀枝花釩鈦產業已積累雄厚基礎,但也存在過分依賴資源開發、發展模式粗放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布局分散、資源浪費嚴重及綜合利用開發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系列問題,亟需通過深化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資源創新開發新路子。試驗區的獲批,不僅有利于加快攀西戰略資源的綜合開發、高效利用,提高我國戰略資源保障能力,增強國防和經濟安全,而且能為攀西地區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帶來重大戰略契機。一是有利于提升相關產業國際競爭力,增強經濟國防安全。試驗區將加快釩鈦、稀土等重大科技攻關,加快國家優勢戰略資源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推動相關產業優化升級,為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封鎖和壟斷、推動我國國防軍工科技進步、裝備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戰略資源保障。二是有利于加快區域資源整合,為資源富集地區提供示范。試驗區將建立資源、科技、政策、項目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國家、省、市(州)聯動協調機制,促進國家戰略需求與資源開發協同落實,加快攀西戰略資源整合,協同推進攀西戰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同時,在財稅金融、資源配置、技術轉化、生態補償、土地管理等領域進行創新和突破,為全國資源富集地區探索積累經驗、科學開發利用資源提供示范作用。三是有利于實施多點多極發展戰略,為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新動能。試驗區將做強3個市(州)經濟,做大攀西區域經濟板塊,形成“次級突破、梯次競相跨越發展”的新局面,成為四川省區域經濟競相發展的重要一極,有利于攀西地區培育打造一批優勢特色先進產業,增強“造血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欠發達地區和民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四是有利于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試驗區將通過創新資源開發方式,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布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利于加快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圍繞市委、市政府“三個加快建設”、“三個走在全省前列”、“六大硬仗”、“四個翻番”整體部署,創新體制機制,擴大開放合作,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進一步加大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持外延擴大再生產與內涵擴大再生產有機結合,更加注重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有序推進我市試驗區建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可持續型資源開發道路,增強產業競爭新優勢,著力打造“千億產業園區”,提升城市綜合功能,使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開放,先行先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破除阻礙經濟轉型、科學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束縛,鼓勵探索試驗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做法。
——堅持市場配置,政府引導。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政策、保護資源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主導性作用,更要突出企業在試驗區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功能。
——堅持科技支撐引領,創新驅動。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學、研、用協同配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擴大應用領域,滿足高端需求。
——堅持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按照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合理控制礦產品生產規模,加強戰略資源保護。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節能降耗、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確保試驗區生態環境質量不下降。
(三)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推進試驗區創新開發建設,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釩鈦為主,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一批關鍵品種和核心工藝技術被突破,資源高效利用初步實現,生態環境有所改善,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支撐戰略資源型創新開發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產業水平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生態環境好的國家級戰略資源開發試驗區以及全國重要的釩鈦產業基地。
——經濟結構目標。到2015年,釩鈦產業園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力爭到2017年,釩鈦及相關戰略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釩鈦產業園區產值突破1000億元,建成1個“千億園區帶”,建成3個“500億園區”和2個“300億園區”。大力發展釩鈦、稀貴金屬產品及深加工等,形成釩鈦鐵精礦3500萬噸、鈦精礦300萬噸、釩制品(V2O5)5萬噸、鈦白粉100萬噸、海綿鈦4.5萬噸、鈦材1.5萬噸、釩鈦特種鋼600萬噸、釩鈦特種鋼鐵鑄造及機械加工件500萬噸的生產能力。
——科技創新目標。重點突破攀西礦制取富鈦料、氯化法鈦白、低品位礦高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新流程、高純釩及高純氧化釩、鈦及鈦合金精密鑄造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實現釩電池、高鈦型高爐渣回收利用技術等產業化和高端領域用鈦合金產業化。到2017年,新增1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主營業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0%,全社會研究和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2.2%,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以上。
——資源綜合利用目標。到2017年,鐵資源綜合利用率達75%,釩資源綜合利用率達50%,鈦資源綜合利用率達20%以上,實現鉻、鈷、鎳等主要伴生金屬的產業化、規模化回收利用,釩鈦磁鐵礦尾礦回收利用率達30%以上。
——生態建設目標。全面完成小鋼鐵、小采選、小冶煉關閉淘汰任務,礦區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企業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17年,城市工業布局合理,污染排放總量達到國家規定要求,重點污染源排放穩定達標,二次資源利用和循環經濟得到較快發展,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三、主要建設任務
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集中力量部署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開發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生態修復等方面的主要建設內容,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努力實現試驗區建設良好開局。
(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目標,大力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發展以鋼鐵釩鈦深加工、高端產品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和與之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以釩鈦產業園區為龍頭,調整優化園區布局,促進全市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產業布局調整。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互動融合發展。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努力提高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支持發展礦產、冶金、釩鈦、化工等專業化、現代化物流市場和工業貿易、礦資源貿易市場,從全市礦山、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布局的實際出發,加快工業快速通道和公路、鐵路貨場優化配置建設,統籌優化已建、在建、擬建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的功能。推進物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增強口岸服務、保稅服務能力,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和專業化、信息化水平。出臺和落實物流業扶持優惠政策,培育一批擁有自身核心業務能力的本地物流企業,形成10戶以上國家A級資質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吸引一批國內外大型現代物流和工業貿易、資源貿易企業進入攀枝花市場。大力發展為生產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產權交易、技術交易、勞務和人才中介等中介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專業化的科技研發、工業設計、信息咨詢、科技培訓、技術推廣、節能減排服務的科技服務業,全力打造生產服務業的服務品牌,培育服務企業,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新型工業化生產性服務業的聚集區、服務高地。
——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延伸釩鈦產業鏈。強力推進資源就地轉化,延伸釩鈦產業鏈條。鈦產業重點發展氯化法鈦白、高檔專用鈦白、鈦白精細化工等終端產品,加快發展鈦材、鈦合金、鈦粉等,積極開發航空航天、船舶、醫用、民用等系列鈦及鈦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制品。釩產業穩步提高冶金用釩規模水平,重點發展釩電池、釩鋁合金等,研究氧化釩薄膜材料。提高釩鈦磁鐵礦伴生金屬的分離、提取及深加工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配件、含釩鈦鑄煅件系列產品,創造條件開發生產大型成套設備,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擴展市場,依托白馬工業園區、釩鈦產業園區、南山循環經濟發展區,建設以釩鈦低微合金鑄煅造為基礎的機械制造基地,形成3個百萬噸級以上基地和產業集群,推進機械制造產業跨越式發展。
——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機制,加大循環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引導上下游產業及配套企業、廢棄物產生及利用企業在園區關聯布局,形成專業化分工和綜合利用協作互動的現代生產體系。在確保生態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對表外礦實行科學開發利用,鼓勵開發利用低品位礦。落實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推進“城市礦產”建設試點,促進尾礦、廢渣、廢液、廢氣的循環利用,提高稀貴元素和二次資源利用水平。
——推進園區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健全園區服務體系,提高園區承接產業發展能力,引導企業按照產業布局入園發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關聯發展、成鏈發展。建立全市園區統籌發展的協調機制,深化項目共建、土地流轉、財政稅收、投資收益等方面的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創新園區發展體制機制,研究制定激發園區發展內在活力的政策體系,使園區成為我市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主要載體。加快將釩鈦產業園區創建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培育接替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接替產業發展促進機制。把接替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堅持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技術標準,強化政策引導,推進接替產業跨越式發展,顯著提高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力發展鈦合金、釩儲能材料、釩鈦功能材料等在我市有產業基礎和市場潛力的產業,努力使接替產業成長為支柱性產業。
(二)創新資源開發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管理
完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釩鈦磁鐵礦資源開發模式創新,加強政府對資源開發的引導和調控,加大資源和產業整合力度,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創新“礦冶電聯營”機制,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和價值最大化,提升釩鈦資源開發利用整體水平。
——爭取優惠電價,創新“礦冶電聯營”機制。利用既有特殊性,繼續爭取優惠電價政策。鼓勵企業發展礦、冶、電聯營,釩鈦企業和電力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聯合等形式,組建大型釩、鈦、電聯營企業或集團,充分利用本地釩鈦資源和電力資源就地發展相關優勢產業,促進多產業聯動,優化配置要素資源,促進節能降耗,實現資源與能源協調發展。
——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實現企業優勢互補。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外引內聯,推進強強聯合,在礦業、機械制造、鈦白粉等行業領域組建一批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大力推動各級國有資本投資向釩鈦、稀土等戰略資源領域轉移。積極推進“水—電—冶”和“煤—電—冶”聯營,重點支持攀鋼集團、鋼城集團等大企業集團延伸產業鏈,重組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
——加快礦區規范整合,形成規模效益。切實加強全市小礦山、小選廠清理規范,堅決淘汰工藝、裝備落后產能,關閉整頓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生態環保不達標的采選企業,從嚴控制新增項目。完成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礦區選廠整合,重點加快紅格北礦區選礦企業整合,將現有19家企業整合為2家規模化現代化采選集團,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按照國家批復的礦權設置方案,堅持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取向,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進入門檻和準入條件,對試驗區內資源開發企業強化技術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指標激勵約束,建立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和退出機制。重要戰略礦區要配置給有實力的大企業,提高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水平。
——加強戰略資源保護,實現科學開發利用。充分利用現有礦山,嚴格限制新開礦區。加快推進釩鈦磁鐵礦資源整裝勘查,提高鐵礦石資源保障度和釩鈦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嚴格按照國家批復的礦區規劃,切實加強資源科學開發利用和保護。
——實施開放開發戰略,增強聚集發展能力。實施充分的開放合作,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和資本要素在試驗區聚集發展。重點加強與央企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合作,在戰略資源開發利用和重大科技攻關等領域優先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和國家級科研機構進入。支持和引導多種所有制企業重點發展下游產業和深加工應用。加強對戰略資源開利用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招商引資,重點引進深加工及制品、尾礦及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等。
(三)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進重大技術創新
采取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技術瓶頸,培育產業創新人才,整合科研力量,加強研發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產業技術攻關,突出應用技術開發,攻克一批對我市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技術,提高產業競爭力。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科技創新動力。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落實國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培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鼓勵企業建設技術創新團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釩功能材料、高檔金紅石型和專用鈦白粉、高品質鈦及鈦合金等高端產品的重大核心技術研究,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力爭突破釩鈦資源高端產品關鍵生產技術和釩鈦材料應用技術的瓶頸。整合產業扶持、支持資金、政策資源,創新支持扶持資金、政策的管理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知識產權流動,激發企業積極探索創新的內在活力。
——扶持重大技術攻關,實現重點領域突破。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納入科技攻關和產業化的重點項目建設;加大科技攻關項目中試階段支出力度,降低企業風險,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發揮與中科院等單位合作優勢,加強與國防軍工等單位合作,推進重大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近兩年首批啟動“攀西釩鈦磁鐵礦高效選礦”、“高鈦型高爐渣提鈦及綜合利用技術”、“硫酸法鈦白清潔生產工藝與關鍵技術”、“鈦及鈦合金制品及裝備開發關鍵技術(如鈦粉、鈦合金粉及應用于粉末冶金、3D打印等)”、“釩鈦微合金化鋼種及制品開發關鍵技術”、“氯化法鈦白關鍵技術”、“釩鋁合金產業化技術”、“釩電池產業化技術”、“釩鈦磁鐵礦在選礦階段脫硫技術攻關研究”等9個重點項目。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搭建多層次、多方式的技術創新平臺,提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能力,支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一是推進攀鋼與中科院過程所聯合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創建國家級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二是整合各方科技資源,將攀枝花學院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實驗室提升為部委級重點實驗室,重點推進以攀鋼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和依托,建設國家釩鈦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是推進四川釩鈦產業技術研究院和攀枝花鈦及鈦合金研究所建設。創新科研機構體制機制,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交流合作,鼓勵多種形式的聯合攻關,試點重大科技攻關全球招標,吸引優秀人才創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技術成果交易,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組織參與釩鈦及相關標準制(修)訂,引領行業發展。加快攀枝花國家釩鈦制品質量檢測中心的釩鈦標準化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我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技術資源,以國家級標準化技術組織為途徑,組織、鼓勵具有行業優勢的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爭取在標準制(修)訂中的話語權。
——培育產業創新人才,支撐產業發展。設立產業創新人才培育基金,建設與資源創新開發相適應的人才教育、培養和引進體系。推進院士、創新團隊、企業家隊伍、工程技術人才、技能型工人等多層次人才培養。積極實施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建立院士、專家流動工作站,拓展與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大學、國際組織和咨詢機構的戰略合作關系,拓寬引才引智渠道。在我市高校建設一批對資源創新開發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特色重點學科。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人才特別是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在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四)改革創新財稅體制,促進資源綜合利用
——完善資源環境稅收制度,支持企業長效發展。加快推進釩鈦磁鐵礦等資源稅改革,適當調整部分釩鈦磁鐵礦資源稅稅額,以市場機制促進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統籌推進各類礦產資源稅費制度綜合改革,規范礦產資源開放基金的收費管理,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保護。爭取將更多釩鈦產業項目列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爭取有利于釩鈦產業和釩鈦企業長遠發展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工業發展資金應圍繞建設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支持相關項目建設。對我市釩鈦資源開發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爭取優先列入中央和省的投資年度計劃。爭取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專項資金、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等財政專項資金的安排向我市釩鈦產業傾斜。市政府設立攀枝花市釩鈦等產業發展資金,通過政府科學引導與企業自主決定的市場運作模式,吸引社會和民間資金參與,做大資金規模,加大對重大釩鈦等產業項目和擔保、股權投資等產業支撐平臺的投入。加大對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釩鈦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科技平臺建設的扶持。
(五)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試驗區建設用地
探索適合礦業特點的差別化土地管理政策。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通過復墾的土地可調整使用,優先用于轉型項目。復墾應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具備條件的應首先復墾為耕地。探索露天采礦用地方式改革,積極穩妥地在所批準的礦區范圍內開展試點。探索推進土地審批、耕地占補平衡、重點轉型項目用地保障。建立節約集約用地獎懲考核機制,實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新增建設用地考核制度。
(六)創新融資機制,保障資金供給
——探索創新融資模式,支撐試驗區建設。一是推進知識產權融資業務,開辦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支持試驗區建設和發展中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研發項目。二是發展產業鏈融資和金融倉儲融資模式。三是開展綠色金融創新,不斷創新節能環保融資模式,積極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CDM項目融資、合同能源融資、綠色消費信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四是拓寬直接債務融資渠道,支持試驗區內企業充分利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銀行間市場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五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重點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滿足試驗區外向型企業貿易資金需求。充分利用人民幣協議融資、海外代付、境外人民幣借款、人民幣融資性保函等跨境人民幣融資工具,積極利用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多種形式,滿足試驗區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需求。六是研究建立釩鈦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試驗區重點釩鈦項目、企業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著力解決項目建設階段與企業發展初期資金矛盾。七是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積極做好企業有關支付結算、外匯收支、現金管理、債券承銷、公司理財、網絡銀行、保險等多樣化和綜合性金融服務。八是支持試驗區金融業發展,支持和引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試驗區或產業園區設立符合試驗區特點的專營支行、科技支行等,增強試驗區金融服務功能。鼓勵在試驗區或產業園區成立專業小貸公司、擔保公司、風投基金等各類準金融機構,引導和支持民間資金融資模式規范發展。對在試驗區設立的各類金融機構予以適當的獎勵補貼。
——明確金融支持重點,增加有效信貸投放。一是加大對試驗區建設和發展的龍頭骨干企業、重大科技項目和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二是支持試驗區新興產業和園區建設,加強融資支持和合作,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三是加大對試驗區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經營效益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四是積極利用承兌匯票、保理、保函、信用證等表外業務支持試驗區企業融資需求。五是加強與試驗區創新載體的融資合作。
——完善信貸管理機制,適應企業資金需求。一是爭取信貸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將試驗區納入貨幣信貸政策支持重點,在信貸準入、額度等方面予以傾斜,爭取上級銀行對試驗區建設的專項授信,在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方面予以重點支持。二是建立符合試驗區實際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積極向上級銀行爭取授信方式、產品創新、審批權限、項目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企業信用評級、信用評分制度和貸款項目評審工作機制,充分考慮知識產權、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經評估的項目價值、企業家個人信用等非財務因素,靈活有效地劃分企業信用等級。
(七)完善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完善礦山環保和恢復機制,促進生態環境修復建設。制訂礦山生態恢復規劃,實行礦產資源開采、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與規劃同步實施機制,加大對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投入力度。根據各主要礦區資源特點和生態特質,制定各礦區采選綜合回收利用指標和生態保護、生態恢復指標。依據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破壞的修復治理成本,合理確定提取礦石資源開發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保證金以及征收礦山生態補償基金的標準,建立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攀枝花、白馬、紅格等礦區生態修復工程,與重大產業化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創新完善節能減排機制,抓好工業污染防治。通過強化管理、提升技術、優化結構,逐步建立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國家釩鈦產業準入政策和重點行業環境準入及排放標準,把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為項目建設的必要條件。以推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為重點,大幅度降低“三廢”排放,實施一批“三廢”利用工程。
(八)推進行政管理和投資體制改革,適應試驗區建設全新要求
——優化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升行政效率,合理調整完善行政區劃。完善轄區空間布局,擴展城市核心區服務范圍。建立高效協同的跨區域行政協調機制,促進經濟區域一體化管理。加快轉變和規范政府職能,加快提高政府對市場監管能力,從事前的項目審批加快向事中、事后的監管轉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完善項目審批機制,提高服務辦事效率。在強化投資項目科學管理的同時,規范前置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加快審批進度,建立資源創新開發項目儲備庫,推進資源創新開發項目儲備、簽約、落地、建設一體化管理。對納入試驗區規劃的項目,爭取實行審批權限下放一級的政策,爭取將原來由國家核準、備案、環評的權限下放至省級,爭取將原來由省級核準、備案、環評的權限下放至市級,完善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項目建設。
(九)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生產要素聚散
全力推進“兩高兩鐵一水”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提升干線路網通達能力,初步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骨架。開工建設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米易至攀枝花段,實時啟動全線改造工程。加快建設麗攀高速公路、區域內國省干道改造工程、農村公路等,推進鐵路、公路客貨站點及內河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將麗江—攀枝花—昭通—遵義鐵路納入“十二五”鐵路建設中期調整規劃,加快宜賓至攀枝花沿江高速、攀枝花至大理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適時開工建設。加快建設完成中緬天然氣管道攀枝花支線工程。加快建設一批輸變電工程,進一步完善輸配電網絡,增強試驗區電力保障。
(十)加強目標考核,確保目標實現
加快制定試驗區建設目標責任制度和績效考評制度,加強日常督促檢查,對工作成效進行跟蹤評價,確保試驗區各項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四、工作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推進合力
試驗區建設千頭萬緒,很多工作都極具開創性和挑戰性,必須有強力的組織領導予以強力協調和不懈推進。市委、市政府成立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負責試驗區建設整體工作,由市發改委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牽頭實施單位根據實際成立工作推進小組,并組織實施牽頭工作。
(二)明確職責分工,分片抓好落實
市級有關部門和各縣(區)政府要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本領域、本區域具體實施意見、行動計劃和配套措施。加強各級聯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確保試驗區建設工作有序進行。試驗區建設工作實行月報季會制;全市每半年召開一次工作匯報會,專題研究分析試驗區建設進展情況及相關問題。
(三)研究國家、省相關政策,對口向上爭取支持
各牽頭實施單位和配合責任單位要積極向上對口銜接、匯報,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科知局、人才辦要牽頭負責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國土資源局要牽頭負責土地、礦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發改委、經信委要牽頭負責產業準入、產業化、項目等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環保局、水務局、林業局要牽頭負責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建設等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交通運輸局、鐵建辦要牽頭負責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財政局、地稅局、國稅局要牽頭負責財稅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釩鈦產業園區、供電公司要牽頭負責電價政策優惠方面的爭取支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