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推進方案》的通知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2-12-21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23-00001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2-12-21
- 發布日期:2022-12-21
- 文 號:攀府發〔2022〕30 號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推進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現將《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推進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1日
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推進方案
為深入推進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四川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推進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以提高我市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攀枝花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范化建設和區域化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積極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為我市加快建設川西南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基礎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3%,力爭達到15%。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鄉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情況得到改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到2035年,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5%。城鄉科學素質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科普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科普服務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創新生態建設實現新發展,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
二、主要任務和責任分工
(一)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培養青少年科學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專家進校園”等行動,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社科聯、團市委、攀枝花學院,各縣(區)人民政府〕
2.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認真落實國家科學課程方案和標準,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鼓勵青少年積極參加科技賽事活動,組織好各類科技競賽選拔,持續開展“科技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電腦機器人競賽等科普競賽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攀枝花學院、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3.培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建立科學、多元的發現和培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機制,積極探索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合培養具有科技創新潛質青少年的互動銜接和有效合作模式,推進培養中學生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推動中小學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建設,鼓勵學校開發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數字技術、釩鈦鋼鐵及綠色新能源等領域的科技教育特色項目。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引導支持大學生參與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協、攀枝花學院、團市委,各縣(區)人民政府〕
4.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實施館校合作行動,組織中小學生走進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科技場館、科普基地開展科學探究學習實踐活動。組織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活動資源。鼓勵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對家庭科學教育的宣傳指導,提高家長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開展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攀枝花學院、市農林科學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5.提升教師隊伍科學素質。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納入教師隊伍培養過程,加強教師隊伍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探索建立科技副校長選派機制,推動中小學配備科技副校長和科技教師。加強部門協同,開展科技教師專業培訓,推進科技教師素質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擴大培訓覆蓋面和影響力。組織開展“送培訓到基層”項目,不斷提升邊遠山區科技教師開展科普活動的技能和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6.深入開展農村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重點圍繞保護生態環境、防災減災、森林防滅火、衛生健康、食品安全、移風易俗等,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群眾性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村群眾樹立相信科學、和諧理性的思想觀念。〔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市農林科學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社科聯,各縣(區)人民政府〕
7.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基地)、農業專家大院、專家工作站等陣地,依托“天府科技云”、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涉農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大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術、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訓計劃,鼓勵高素質農民和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村專業技術人才接受職業教育。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引導農村婦女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林業局、市農林科學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8.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廣專家大院、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團隊)制度。支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建立示范協會、示范基地、田間學校等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引導社會資源向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傾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攀枝花學院、市農林科學院、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9.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職工、攀枝花工匠、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巾幗建功等評選和推薦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勇于創新的文化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社科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10.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依托職業培訓院校和專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相統一的產業工人技能培訓,突出科學素質、安全生產、特色產業等有關內容,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建設。支持重點產業領域高技能人才赴外培訓交流,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工程師、實驗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深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求學圓夢行動等,增加進城務工人員教育培訓機會。〔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總工會、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11.開展產業工人技能競賽活動。開展多層級、多行業、多工種的勞動和技能競賽,發現、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勞模和工匠人才開設“科創工作室”。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12.發揮企業家示范引領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科學素質,引導企業家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引導、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水平評價。〔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四)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3.實施智慧助老行動。聚焦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融入智慧社會的需要和困難,依托老年大學、社區科普學校、老年人活動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廣泛開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智能技術應用培訓,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民政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14.開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務。推動老年健康科普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充分利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科普園地、黨建園地等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合理用藥、應急處置等知識,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15.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老年協會、老科協等組織,發揮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老年志愿者在社區、農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建設智慧養老院、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積極開發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6.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提高領導干部科學決策能力,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領。認真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公務員培訓規定》,抓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教育納入各級黨校(行政院校)教學安排。圍繞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開展學習研討,提高科學履職服務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更好地引領攀枝花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社科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17.在公務員錄用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和任職考察中,強化落實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六)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
18.開展科技資源科普化行動。鼓勵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結合科研任務開展科普工作,開發科普資源。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有效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推動科普事業與科普產業發展。加強與傳媒、專業科普組織合作,應用“天府科技云”等平臺傳播優質科普資源,普及科技成果;向公眾定期開放實驗室、陳列館、產品展示中心,組織開展科普活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廣旅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攀枝花學院、市農林科學院,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19.強化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加強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建設,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發揮科技工作者科普主力軍作用,主動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七)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
20.繁榮科普創作。支持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題材開展科普創作。以評獎、作品征集、共同編撰創作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文學作品創新創作、科學短視頻生產創作,開發制作一批優質原創文學、影視、動漫、短視頻等科普作品。〔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市社科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21.拓寬科普傳播渠道。引導主流媒體加大科技宣傳力度,開設公益類科技、科普節目,做好科技領域熱點敏感問題、突發公共事件的輿論引導,提升優質科普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向學校、社區、企業、農村和旅游景點、景區延伸。引導城鄉群眾“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學要答案”。〔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民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22.加強科普傳播能力建設。推進科普信息與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深度融合,大力推廣“科普中國”“天府科技云”等權威科普平臺的優質科普資源落地應用。實施“一村(社區)一名智慧科普傳播員”計劃,夯實基層組織科普職責,為基層組織聯系服務群眾賦能增效,實現智慧科普、精準直達。〔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八)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23.統籌規劃與宏觀指導。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落實社會資金投入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深入推行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科普場所聯動合作、免費開放。〔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旅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24.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推動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學校科技館、社區科技館、科普基地、科普大篷車等科技館體系創新發展。拓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三線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體驗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學教育資源平臺的科普服務功能,提高科普服務能力。充分應用現代網絡技術、智能可視化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整合現有科普基礎設施,提升利用效率,創新建設新型科普基礎設施。〔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攀枝花學院、市農林科學院、市總工會、團市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九)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
25.強化應急科普宣傳教育。豐富和優化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應急科普資源庫,做好突發事件狀態下的政策解讀、科學辟謠和輿論引導等工作。不斷完善應急科普與常態化科普宣教聯動協調機制,開展常態化公共安全文化、應急文化、災害防治文化主題宣傳活動,推進應急知識和技能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林業局、市氣象局、市農林科學院、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社科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26.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社區服務中心(站)、農村科普活動室、中小學科技實驗室等為陣地,以基層科技工作者為骨干力量,以志愿服務為重要手段,完善基層科普服務體系。推動學校、醫院、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組建科普志愿服務隊,推進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責任單位:市科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和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27.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在科普場館、科普基地、新媒體科普、科普研究等領域建立科普人才隊伍。引導科技工作者、農技推廣員、鄉土人才、科技志愿者、科技輔導員等加入科普工作者隊伍。鼓勵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一定特長的公職人員、離退休人員等從事科普志愿服務。加強專兼職科普人員的培養和繼續教育,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精準服務基層社會治理。〔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林科學院、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十)加強科學素質交流合作。
28.開展市內外科普交流合作。建立市域內科普聯動機制,形成部門聯合、行業聯合、上下聯合的科普合力,實現資源共享。強化與市域外的科普交流,建立完善跨區域科普合作與共享機制,推動科普教育、展覽合作、展品制作、特色科普品牌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將科學素質建設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納入對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級有關單位的目標管理考核。各責任單位按照任務分工認真履行職責,落實工作任務。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縣(區)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全面推進科學素質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二)機制保障。按照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標準,委托權威機構定期開展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監測評估,及時掌握我市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加強典型宣傳,對在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積極向上級推薦先進,大力營造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市科協、市科技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
(三)條件保障。認真落實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有關法規政策。加強科普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全科普專業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保障經費投入,將科普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順利開展。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安排落實科普經費用于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鼓勵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設立科普基金、資助科普項目,開展科普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科協,各縣(區)人民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