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攀枝花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2-12-02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22-00129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2-11-28
  • 發布日期:2022-12-02
  • 文  號:攀辦發〔2022〕77 號
  • 有 效 性 :1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攀枝花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攀枝花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2年11月28日

攀枝花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21〕48號)精神,切實推進我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安全動態監管,推進基礎能力建設,提高作業能力水平,聚焦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草原防滅火等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切實發揮高效服務作用,助力我市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軍地協同、齊抓共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格局,形成組織完善、職責清晰、安全可靠、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影響天氣安全風險防范綜合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影響面積達到3800平方公里以上。

  二、突出重點領域,加強服務保障

  (三)做好農業生產服務保障。聚焦關鍵農時季節,緊盯農作物生長關鍵期、需水關鍵期,及時跟蹤監測天氣發展變化情況,搶抓有利天氣條件,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提前謀劃、超前準備,根據冰雹多發區、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主產區的不同特點,合理調整作業布局和時段,提高冰雹災害天氣早期識別能力,及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為我市農經作物生產保駕護航。〔市氣象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做好生態保護修復與重大應急保障服務。聚焦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生態環境敏感區和集水區,強化協作聯動,常態化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建立完善森林草原火災火險、異常高溫干旱等事件的人工影響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機制,健全重大活動、應急保障作業體系,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作業實戰演練,提高重大活動保障、應急處置能力。〔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業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夯實業務基礎,促進能力提升

  (五)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天氣監測體系。加快縣級作業指揮雷達建設,實現市域監測全覆蓋,為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作業指揮和效果評估提供基礎支撐。〔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保障。逐步實施作業裝備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逐步淘汰老舊作業裝備,持續推進彈藥物聯網設備應用,實現彈藥存儲、調撥、使用全流程監控。開展新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試驗與啟用,在高山迎風坡、水庫所在地、森林火險易發地、人口稠密區等不宜布設高射炮、火箭發射裝置的重點地域,合理布設新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市氣象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能力。依托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平臺,充分應用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構建和完善集作業需求獲取、作業條件識別、作業決策指揮、作業安全監管、作業效果評估為一體的人工影響天氣智慧業務體系,提升指揮調度能力。〔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力

  (八)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支撐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氣象觀測資料分析應用,持續開展作業條件指標研判,構建適用于我市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標體系。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充實專業技術人才,適當增加技術崗位職數配比,為科學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聘用管理機制、培訓考核機制,落實人身意外傷害、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保障作業人員合理待遇,穩定作業隊伍。定期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職業技能培訓,提升作業隊伍專業素質。〔市財政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監管體系,落實安全責任

  (十)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并不斷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安全聯合管理機制,健全常態化監督考核機制。落實人工影響天氣安全屬地監管責任,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納入市、縣(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和考核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局面。加強對作業站點、作業裝備和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能力。應用物聯網、生物識別、電子圍欄等信息技術手段,配備一鍵報警、智能終端等安全防控裝置,提升作業站點及運輸車輛、彈藥庫等關鍵部位和場所的綜合安全防護水平。通過改造、新建倉庫,租賃民爆物品專用倉庫、車輛,協調駐攀部隊的專業儲運設施設備等方式,逐步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彈藥規范化存儲、運輸。〔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保障機制,提高質量效益

  (十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作用,全面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統籌規劃、政策指導和部門協調。要建立和規范市、縣兩級人工影響天氣協調機制,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穩定人員隊伍,提升隊伍素質。對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東區人民政府、西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依法依規管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善配套規章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確保作業單位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活動。〔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切實加大投入。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把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探索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合法合規投入人工影響天氣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氣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完善聯動機制。建立上下銜接、跨區聯合、分工協作、統籌集約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制。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協作配合,協同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攻關、業務運行保障及監管、協調和服務等方面工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空域協調,充分保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空域,提高作業效益。〔市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東區人民政府、西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劉光明

點擊下載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