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9-04-05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19-00028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9-04-02
- 發布日期:2019-04-05
- 文 號:攀辦發〔2019〕27號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攀枝花市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4月2日
攀枝花市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指導意見》(川辦發〔2018〕67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0年,企業研發投入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企業研發投入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全市研發投入總量比例超過80%。國省級科研平臺達38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10家,新評價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營業收入超3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2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600億元,孵化載體面積達16萬平米,集聚國家級研發機構3家,引進各類科技服務機構10個。
二、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的機制。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自主立項先行投入開展研發活動。企業自行組織研發活動,或與第三方合作開展研發活動,或購買第三方研發成果等產生的投入均視為企業的研發支出。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考核、報告制度,加強對不同行業研發投入和產出的分類考核、評價。市級產業扶持政策資金、科技計劃優先支持研發投入占比高、產品市場前景好、研發能力強的企業。探索建立技術創新容錯機制,完善財政資金支持科技創新項目績效評價制度。支持企業以基金運作等市場化方式,集聚社會資本投入科技研發創新。各縣(區)政府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企業研發投入計入地區生產總值核算工作,切實做好屬地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督導工作。
(二)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分層次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強化技術中心建設,完善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依托市內各類產業園區,大力引進知名創新型企業來攀建立研發機構或區域性研發中心。各類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立項,以及各類創新平臺的設立,優先在已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布局。
(三)支持以企業為主體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參與制定重大技術創新計劃和規劃,擴大企業創新決策話語權。市場導向明確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均由有條件的企業或由企業牽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實施。支持攀鋼、龍蟒等大中型企業參與和承擔國家或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圍繞我市主導優勢產業領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實施戰略目標明確、產業帶動作用強的科技創新項目,爭取率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上下游產業鏈和價值鏈,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專業化協作,在細分領域和細分市場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鼓勵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研發裝備,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新產品。對列入省級以上重點新產品目錄(計劃)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在政府采購、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認定等方面予以支持。對前景好的產業化項目,優先推薦爭取國家、省級產業資金支持;在市級產業扶持政策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
(四)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開展技術攻關,開發創新產品。支持企業主動吸納高校、科研機構重大創新成果在攀轉移轉化。鼓勵企業委托高校、科研機構實施研究開發項目。通過市級產業扶持政策資金、市級科技計劃等安排科研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對企業牽頭的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優先支持。
(五)加快推進產業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建設一批行業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等不同形態的協同創新組織,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合作的責任機制和利益機制,其中符合條件的,可登記為企業法人組織,并承擔各類科技創新項目。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協同創建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推進省級釩鈦技術創新中心、攀西釩鈦檢驗檢測院、省級芒果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
(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工作,探索加快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推進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若干家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新興業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扶持、改造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其向規模以上企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
(七)完善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好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攀枝花分中心,積極對接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業務,充分發揮攀枝花技術轉移中心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完善技術交易市場,扶持中介組織(企業)定期發布科技成果。推動形成一批專業領域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推進適應企業創新需求的社會化、網絡化和多樣化信息平臺建設,為企業創新提供信息服務。用好用足全市產業扶持資金政策,鼓勵企業承接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加速推進重點產業發展。
(八)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共享。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共享服務平臺運行機制,建立專業化、網絡化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服務網絡管理平臺。建立健全科研院所、高校科研設施和儀器設備等科技資源向企業開放的合理運行機制,加大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擁有大型科學儀器的機構向企業開放服務的力度,將資源開放共享情況作為考核其運行績效的重要指標。加大對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服務工作的獎勵補助,積極引導其對企業開展專題服務。支持優勢企業和轉制科研院所牽頭建立國家級和省級公共檢測平臺。
(九)實施知識產權強企戰略。充分發揮企業知識產權主體地位的作用,加快培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和優勢企業,支持企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水平。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修訂專利資助資金管理辦法,建設專利資助網上申報審核系統,鼓勵知識產權專業機構圍繞企業需求提供信息檢索、知識產權預警、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等服務。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修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制度,緩解小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完善四川(攀枝花)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與維權援助中心運行機制,暢通知識產權維權渠道。
(十)加強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國家、省級“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以及“攀枝花優秀人才選拔培養計劃”“人才新政七條”,支持企業引進和培養高精尖缺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健全科技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支持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動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人才雙向流動、兼職兼薪,對服務企業貢獻突出的科技人才,可優先晉升職稱。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大軍。
(十一)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出臺“雙創”新政,引導設立“雙創”專項資金,大力孵化、培育、引導中小微企業發展,著力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微科技型企業,進一步壯大創新主體力量。嚴格執行企業所得稅優惠備案管理,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創業投資企業投資抵扣和技術轉讓稅收減免等激勵創新的稅收政策。積極推進銀行科技支行建設,建立完善科技保險、科技擔保融資服務體系,擴大科技保險試點覆蓋面,推進專利保險試點,完善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力度。
(二)形成推進合力。各縣(區)政府、釩鈦高新區管委會、市級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和落實本地、本領域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的政策措施。對探索性強的政策任務要加強研究,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并及時總結推廣。
(三)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進展成效和先進經驗,培育創新文化,弘揚創新精神。大力宣傳創新企業、創新成果、創新品牌,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