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專家談組建應急管理部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8-04-17 來源:中國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構建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專家談組建應急管理部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魏玉坤
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此次掛牌成立,將13個部門和單位進行了整合和統一,專家認為,這對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整合救援力量,構建統一體系
我國是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地域分布廣,發生頻率高。據有關數據表明,近三百年來全球死傷10萬人以上災難一共發生了50起,其中有26起發生在中國。
“當代社會發展有新的特點和規律,為了適應這樣的特點和規律,需要有更為科學、更為現代、更為精細的應急處置手段和方式。”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認為,當代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但一些人的心理比較脆弱;財富更加集中,但人口密度也更大。一旦發生事故,各種損失將加大,風險的耦合程度更強。
在逐步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國在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方面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不僅各行各業組建了專業化的隊伍,建立了指揮調度系統和跨部門的聯動機制,還形成了專業的風險防控、應急響應、危機預警、應急處置及善后處理的一整套體系。但在具體的救援行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由于以前的條塊分組,各自為政,在大的災難發生時,不同部門的應急隊伍需要到現場才能整合成一個整體的隊伍,這就需要一個磨合的時間。”張興凱說。
“組建應急管理部,對于加強、優化、統籌國家應急能力,構建一個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表示,成立應急管理部是將國家的應急資源和力量做進一步的整合和優化,除原有的安全生產救援隊伍外,還將地震、防汛抗旱、地質滑坡、森林防火、草原防火等救援力量整合在一起,可以使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成效最大化、最優化。
專常兼備,不斷融合的“大部”
此次機構改革,應急管理部整合和統一了13個部門和單位,涉及多個領域,人員眾多,如何將新融合的人員進行調配?如何推動改革進一步落實?
“在這次組建過程中,要求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改革的過程中要為人民站好崗,為國家值好班。”閃淳昌認為,目前的各種救援隊伍雖然還沒有完全整合,但在面對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時,依然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專常兼備,這是此次機構改革方案中給應急管理職能的一個定位。”張興凱認為,應急管理隊伍既需要應對日常災難的常備力量,也需要能夠處理多耦合因素災害的專業力量。在沒有整合前,由于沒有統一的應急指揮體系,可能會出現“信息孤島”現象,常備力量與專業力量在協調方面會出現一定的問題。而在應急管理部成立后,原有的13個部門和單位的名稱雖然消失了,但各個應急救援隊伍的職能將統一于整體的應急管理體系內,對于不同的災害能夠派出最符合現場狀況應對的救援隊伍,效率會更高。
這樣一個專常兼備的“大部”,4月份掛牌后,6月份部門的內設司局將到位,9月份整個部門的工作將走上正軌。
“但這樣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最后檢驗我們成果的,是能夠盡可能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傷亡和損失,這也是我們這次機構改革的最終目的。”閃淳昌說。
做永不懈怠的“應急人”
從2008年的四川汶川“5·12”地震,到2014年年末上海外灘發生的踩踏事故,再到2016年天津“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近幾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頻發,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應急管理基礎還存在一定薄弱的環節,概括起來就是高風險的城市,不設防的農村。”閃淳昌說。
除此之外,閃淳昌認為,目前我國還存在安全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檢測預警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亟待提高、民眾自救互救意識較為薄弱、法律法規和標準需進一步提升等5個方面問題。
“應急管理部組建之后,針對這些薄弱環節,應該不斷加強,使應急管理事業能夠進一步健康發展。”閃淳昌說。
而對于應急管理部組建后下一步將要重點進行的工作,張興凱認為,一是要盡快啟動或編制我國安全應急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二是要進行應急資源安全狀況的全國性普查,了解清楚全國的普遍狀況。三是要提高風險分析、分級工作的速度,加強對應管理。四是要提高全民的安全應急素質。
“作為新組建的、保障老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部門,責任很重大,使命很崇高,未來也將面臨很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應急人’應永不懈怠,安全風險防控應永不懈怠。”張興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