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震預警,這些你可能還不知道!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3-02-08 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提升防震減災能力,必須居安思危。那么,什么是地震預警?地震來了我們又該怎么辦?
什么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后,臨近震中的觀測儀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測地震的大小并預測地震可能造成的影響,趕在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目標區域前,發出緊急警報,以減輕災害損失。
地震預警技術的原理,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理解。一般來說,地震的縱波(P波)和橫波(S波)的特點如同兩支部隊:縱波(P波)是輕騎兵部隊,移動速度快但破壞性小;橫波(S波)是重裝步兵兵團,移動速度慢但破壞力驚人。地震預警就是抓住縱波(P波)跑得快的特點,在地震發生后,迅速發現敵軍的輕騎兵部隊,向我軍發出警報,而此時敵軍主力還在趕來的路上。
地震預警有什么用
1.告訴大家地震要來了。
2.告訴大家地震的影響可能有多大。
地震預警時間一般只有數秒到數十秒,如果能夠合理利用這段時間,便可緊急制動高速行駛的列車,自動切斷燃氣管道閥門、供電系統,使核電站停堆等,從而減輕損失,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發生嚴重災害。
地震預警的局限性
地震預警雖然可以提供緊急警報信息,但是其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存在盲區、減災效果有限、可能誤報或漏報等。
預警盲區就是震中附近來不及獲得預警信息的地區。
對于大震來說,預警盲區外可能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是地震預警作用最明顯的區域,也就是預警有效區。
距離震中較遠的區域,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壞較小,地震預警所產生的作用有限,是預警弱效區。
目前,國內外地震預警信息發布條件通常為:針對6級以上地震,面向預測地震烈度大于Ⅵ度(6度)的區域進行發布。
地震預警系統與地震波“賽跑”也只能贏得數秒至數十秒的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公眾和企業能夠采取的緊急處置措施和取得的減災效果是相對有限的。
地震預警技術和流程復雜,若想快速發出警報,則可能出現較大誤差,或者增加技術系統“犯錯”的概率,出現誤報,給社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影響,也可能發生漏報,公眾無法獲得預警信息。
國外地震預警案例
01
東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東北部近海發生9.0級大地震,新干線地震預警系統和氣象廳緊急地震速報系統都在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到達陸地前發出了警報信息,部分行駛中的高鐵緊急制動,減輕了災害損失。
02
墨西哥7.1級地震
2018年2月16日
墨西哥瓦哈卡州發生7.1級地震,墨西哥地震預警系統在震后8秒發布警報,距離震中最近的瓦哈卡的預警時間為28秒,墨西哥城的預警時間為73秒,為緊急避險贏得了寶貴時間。
日常準備
1.學習知識
平時要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學習,掌握應急避險方法和一般急救知識,包括應急預案的內容。
2.了解房屋抗震情況
防震減災實踐表明,危害生命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不抗震的建筑。要了解自己居住的房屋是否抗震,如果未達到抗震設防標準,要及時加固。
3. 熟悉環境
熟悉周圍環境,了解安全通道和避難場所,地震時沿規劃路線及時疏散。
4.注意物品擺放
放置物品重的在下、輕的在上。不可將笨重物品擺放過高,固定好高大家具,以防傷人。
將床放在牢固墻體附近,盡量遠離屋梁和懸掛的燈具。將懸掛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傷人。
5.清理雜物
清理陽臺,花盆等物品不要放在陽臺上,以免掉落傷人。清理通道雜物,通道中不要堆放雜物,以便人員疏散。
6.準備地震應急包
提前準備好隨身攜帶的地震應急包,最好每人一個,用于地震發生后的自救互救。配齊應急物品(如藥品、食品、水、手電筒、口罩、哨子、手套等),并且放在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同時要及時更換應急包內的過期物品。
7.開展演練
要提前做好預案,以家庭為單位經常組織開展緊急避險、撤離和疏散的演練活動。
震時避險
避震原則:
一旦發生地震,要保持鎮靜,不要慌亂,采取就近避震原則。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應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如能即刻跑出室外應及時逃往空曠地帶,小心墜物。
有利的避震空間: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正確避震姿勢:趴下、蹲下或坐下,盡量使身體的重心降低,保護頭部。
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頭、頸、眼睛、口鼻。
自救互救
掌握自救互救方法十分重要。據統計,絕大多數震后受困人員是通過自救互救脫離危險的。
樹立生存信心:如果不幸被埋壓,應盡量沉著冷靜,樹立生存的信心。
改善環境:如有條件,可以先挪開頭部附近雜物,保持呼吸暢通。
擴大和保護生存空間:可以利用各種物體支撐殘垣斷壁,以防止余震發生后生存環境惡化。
自我包扎:如果受傷,要用簡易的辦法包扎傷口,以免失血過多。
保存體力:如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盡量保持鎮定,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尋求救援:當聽到有人施救時,應利用一切辦法與救援人員取得聯系(如敲擊器物、吹哨子等),積極配合地面營救工作。
創傷現場急救技術
止血:指壓(壓迫)止血、加壓包扎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帶止血。
包扎:可使用繃帶、三角巾進行包扎,也可以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輕、快、準、牢,先蓋后包,不可過緊或在傷口上打結。
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進一步損傷、減輕疼痛和便于搬運。可以使用夾板、書本或樹枝等進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