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攀枝花市仁和區“十二五”住房和城鄉建設 發 展 規 劃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1-11-23     來源:區發改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仁和區住房和城鄉建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是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并結合攀枝花市總體規劃《攀枝花市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攀枝花市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仁和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的,是仁和城市發展迎來歷史最好戰略機遇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

本次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以《仁和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為主線,繼續實施“北聯南擴”發展戰略,依托仁和獨有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發展空間優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用3-5年的時間,使仁和的環境更加優美、交通更加便捷、特色更加凸顯,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將仁和打造成為“攀枝花最宜人居中心、攀西特色民族文化中心,川滇區域交通商貿中心、西部陽光旅游度假中心”。

仁和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分為城市建設(攀枝花城市中心區的組成部分)和村鎮建設兩個方面,其中城市建設主要分布在仁和鎮、前進鎮和大河中路,城市規劃控制面積約25平方公里,城區戶籍人口790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5588人,農業人口    13495人;村鎮建設分布在平地鎮、大田鎮、總發鄉、啊喇鄉、大龍潭鄉、中壩鄉、太平鄉、同德鎮、布德鎮、福田鎮、務本鄉等11個鄉鎮,共有人口1203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74人,農業人口115038人。

 

 

“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績

 

“十一五”期間,仁和區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呈現出力度強,投入多,速度快、質量優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城鄉規劃體系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間,仁和區城鄉建設工作始終堅持規劃先導的原則,先后投入近1500萬元資金委托海口城市規劃設計院、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亞泰都會(北京)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規劃設計單位,開展了仁和陽光康養旅游區控規編制、干壩塘片區控規編制、仁和區城區控規修編等,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城市規劃控制體系。

    二、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

“十一五”期間,投入資金88422萬元資金建成經濟適用房8302套,建筑面積758222平方米;投入2400余萬元資金建成并投入使用廉租住房324套,建成面積30400平方米;五年來累計為3518戶(8754人次)低收入無房戶及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 548萬元,通過以上措施著力改善了住房困難群眾住房問題。

三、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十一五”期間,仁和區繼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了住房的商品化和社會化,培育和激活了房地產市場,以環境優勢凝聚了人氣;在加快中檔商品房的建設方面,相繼完成了仁和春天花園、上海花園、四季花城、遠達南山花園四大房地產項目;啟動并完成了碧水陽光、竹苑春曉、金泰豪園等一批房地產項目。五年來房地產開發商累計完成投資19.6億元,銷售面積106萬平方米。

     四、仁和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幅增加。

“十一五”以來,仁和區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86億元,比 “十五”期間基礎設施投入4.26億元增長131%,城市規劃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規模突破10萬人(含非區屬戶籍人口),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8.5平方米,城鎮化率達38%。

 “十一五”期間市政基礎設施完成情況

建設

年度

工程名稱

投資規模(萬元)

完成投資(萬元)

2006

全區新建和改造公廁

560

230

仁和新村1#、2#道路及一農貿市場周邊道路改造工程

500

190

城區垃圾廠增容擴建工程

495

195

巖神山景區工程

4000

700

仁和公園景區打造工程

5000

400

法院段濱河景觀工程

150

60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

1500

1500

2007

城區垃圾廠增容擴建工程

495

300

法院段濱河景觀工程

150

90

全區新建和改造公廁

560

330

仁和區污水管網改擴建工程

7000

2007年-2008年累計完成投資1700

巖神山景區工程

4000

1200

仁和新村1#、2#道路及一農貿市場周邊道路改造工程

500

310

2#橋建設工程

500

500

仁和公園景區打造工程

5000

1800

4#橋建設工程

1000

1000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

2000

2000

2008

2#線及春天花園段濱河景觀工程

1500

1500

仁和廣場二期項目

150

150

巖神山景區工程

4000

1500

仁和公園景區打造工程

5000

2000

田房箐高壓線路、110KV興老線、110KV施園線、35KV施熊線搬遷工程

800

800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

3500

3500

2009

大渡口污水處理廠工程

4700

4700

五十一道路及連接橋工程

1100

1100

巖神山景區工程

4000

600

仁和廣場三期項目

200

200

仁和公園景區打造工程

5000

800

炳仁線建設

累計投資71900

2007年-2009年累計完成投資35000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

5000

5000

2010

四季花城連接線及排洪溝工程

3200

3500

蓮花村農副產品集中加工區1#、7#、8#、9#道路

4500

3200

托利多段濱河景觀工程

200

200

仁和新村3#線工程

300

300

大河流域城區段市政設施災后恢復重建工程

4000

4000

大河中學擴建工程

10000

10000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

8000

8000

合  計

 

 

98555

 

    五、鎮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十一五”期間,加大了對省級試點鎮大田鎮、同德鎮,市級重點鎮平地鎮、福田鎮的建設力度,平地鎮迤沙拉村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十一五”期間,投入300余萬元,完成各類規劃16個。完成了平地鎮、大田鎮、總發鄉、布德鎮總體規劃及其集鎮建設規劃修編; 完成了前進鎮普達村、大龍潭鄉混沙拉村、總發鄉立新村、平地鎮平地村等新農村建設編制;完成了迤沙拉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完成了全區“8.30”地震災后重建體系規劃;完成了福田鎮梅子箐、平地鎮波西村、大龍潭鄉拉村、啊喇鄉長坪梁子、蒼蒲地和麻地等災后重建點建設規劃。

“十一五”期間,完成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7500萬元,主要實施了城鎮道路配套建設33100余平方米,集鎮供水達6850噸/日,配套供水管網40.5KM,高位水池13座,合計容量2000余立方米,農貿市場41900余平方米,公共綠地3600平方米,停車場4500平方米,安裝路燈240盞,建設人行道4.06萬平方米,排洪溝5080米,垃圾場11個,文化衛生設施15000余平方米。

“8.30”地震災害發生后,區委、區政府領導全區干部群眾經過一年多的頑強努力,完成了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30934戶,總投資143704萬元,其中政府補助21918萬元。按時完成了省市下達的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確保了災區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六、建筑業長足進步。

“十一五”期間,仁和區建筑業、建材業處于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其規模不斷壯大。“十一五”末轄區內從事房地產、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的企業以及建材生產、銷售的企業達70余家。我區的建筑業同時也面向外部市場,多家房地產、施工企業已跨市、跨省,在市外、省外充分發揮了我區建筑業作用,并贏得好評。同時我區建筑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其他與建筑業緊密相關企業的發展,如鋼材、水泥、木材、玻璃、砂、石、磚、鋁材等。由于建筑業的建材需求不斷增加,促使建材企業和與之相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從而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七、整規建筑市場取得階段性成效。

“十一五”期間,全區建筑工地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建筑質量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每年納入市區兩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備案的工程項目60個,實現質量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程約70項,建筑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施工人員1萬余人。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覆蓋率、人工地基檢測率、工程質量合格率、機械設備登記率、安全備案率、施工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率均達到100%,安全達標率98%以上,文明工地備案率82.5%以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五年共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13項,共計2190萬元,其中列入省、市清欠計劃項目1660萬元,清欠率為100 %。

八、城鄉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城市建設整體水平不夠,城市管網配套不完善。

  二是對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還存有較大差距,致使未批先建、“先上車、后買票”現象屢屢出現,導致一定的安全、質量隱患。

三是村鎮規劃管理缺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四是機構設置和干部隊伍已不適應當前發展需要。

五是工程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強人才培養、技術引進、信息跟進等方面工作。

 

第一章  “十二五”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兩個格局轉變”為導向,以“一區五園”、“一線四點”、“北聯南擴”為重點,縱深推進“穩煤興工調結構,城鄉統籌促繁榮,文明生態宜人居,平安和諧建小康”的發展思路。著力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即著力打造攀枝花區域交通樞紐、川滇交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攀西生態宜居中心、四川新型機械制造加工基地、西部陽光休閑度假基地,四川特色農業產品基地,努力建設實力、魅力、生態、和諧仁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本次城鄉建設規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全面考慮人口數,人口自然增長率,全區GDP,人均收入,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等客觀因素,力求做到人與環境和諧發展。

 

第二章  “十二五”規劃建設的原則和目標

 

    一、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堅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城區、和諧鄉鎮;

堅持立足資源條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分類指導;

堅持市場化取向。

二、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建設事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城鄉一體的建設行政管理體制,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和區域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初步形成城市和村鎮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功能協調的發展格局,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相協調;逐步建立城市基礎設施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防災能力較大幅度提高;房地產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宏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住房保障制度健全,住宅產業化水平大幅提高,房地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條件協調,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規則和監管機制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基本成熟,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分領域主要預期目標

(一)強化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加強對城鎮發展的指導,統籌城鄉建設活動,促進城鎮合理布局,努力實現城鎮建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依托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科學定位區域功能和作用,強化產業支撐,壯大經濟實力,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載能力,鞏固提升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和帶動作用。力爭在“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6平方公里,城鎮人口規模突破13萬人(含非區屬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50%。

(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規范房地產市場,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合理確定土地供應結構,明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房、各類棚戶區改造的具體用地比例,并優先保證供應。積極爭取國家補助資金,探索以政府直接投入、財政補貼、貸款貼息、信用擔保、稅收優惠等多種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投資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應,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投入。

強化措施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優化投資環境,保持房地產開發投資穩步增長。提高住宅建設的質量和標準,建設精品住宅小區。住宅小區建設的規劃布局,參照人文與自然協調共存,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相結合的總體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力求使住宅小區的建設體現其現代化特征和時尚特點,體現個性和特色,力爭建設一批規模較大、功能全、環境美、品位高的現代化住宅小區,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理想的置業和居家環境,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居住環境和條件,提升城鎮居民的生活品味。大力發展節能型和低碳綠色居住建筑,穩步推進住宅產業化。力爭“十二五”期末,仁和區凈增住宅220萬平方米面積,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5平方米。

(三)加快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強防災和應急能力建設,逐步構筑功能齊全、布局科學、規模合理、節能低碳、高效協調、管理規范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強力推進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捷暢通的交通網絡。落實節能減排要求,提高城鎮壓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強污水收集系統和垃圾轉運設施建設。

(四)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全域規劃、全面建設、全程控制”的要求,奮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務求取得突破性進展。

1、全域規劃。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土地整理相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觀光休閑旅游發展相結合,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與農村環境保護相結合,結合民族建筑風格,編制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完成全區所有鄉鎮總體規劃和集鎮規劃修編,完成全區所有行政村及新村建設規劃設計。

2、全面建設。以“一線四點”鄉鎮為重點,扶持省、市級重點鎮實施優先發展,按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要求,著力加強集鎮和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鎮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高,服務功能基本完善,把一批沿國道、省道、縣道基礎較好的小集鎮發展成為經濟繁榮、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到2015年,集鎮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高,服務功能基本完善。集鎮污水處理率達到2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2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所有行政村沼氣普及率達到80%,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達90%以上。

3、全程控制。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統一協調指揮,領導全程參與村鎮規劃編制、村鎮規劃管理、村鎮建設管理、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新農村建設管理等工作努力做到目標責任落實到位,各方面大力配合、齊抓共管,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五)完善建筑市場機制與監督管理體系。

在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方面,加強監督管理,加大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力度,創造公平交易的工程招標環境。

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以行政執法為主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和事故預防體系,進一步完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確保不發生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力爭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覆蓋率城區達100%,村鎮達60%。

加強行業管理和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規范政府投資行為,進一步深化建筑企業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走質量型效益型發展型道路。繼續以清理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為主線,加大農民工資保障金制度的執行力度,確保建筑市場規范健康發展。

(六)大力推進建筑節能,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打造低碳建筑業。

落實建筑物碳排放的強制性標準,實行綠色建筑、低碳建筑認定制度,結合我區實際,促進相關應用技術研究和集成應用,推進建設標準化,鼓勵企業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開展標準化設計、標準化施工、標準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完善支撐體系,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強制與激勵結合,行政與經濟互補,技術與資本協同,全方位推進低碳建筑業發展。

 

第三章  “十二五”規劃和建設的工作重點

 

    一、城鄉規劃

(一)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體系。

--轉變城鄉規劃編制理念。以單純拓展地域空間、做大城鎮規模為主,通過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分析來控制城鎮人口發展規模和用地規模;從局限于本地區的空間布局,轉變為注重相關區域的協調發展;從注重確定開發項目,轉變為注重保護和合理使用各種資源;從注重確定城鎮性質、規模、定位,轉變為確定合理的發展標準,促進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重視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在我區“十一五”期間編制的《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攀枝花市干壩塘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攀枝花市仁和莊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基礎上,科學論證,合理分析,完善仁和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

--做好城市重要地段的城市設計工作。按照建設現代化城市的要求,保持城市規劃的適度超前性和持續性,并對城市中心區和重要地段做好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對城市設計、小區規劃、建筑物單體設計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公開招標,擇優選用高質量的規劃設計方案。

(二)構建積極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規劃的實施監督。

--完善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城市規劃委員會(預審)的作用,建立科學、民主、公平、公正的城市規劃決策機制。

--構建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各級城鄉規劃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嚴格按照《城鄉規劃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向公眾提供規劃的有關信息,通過座談會、聽證會、公共征詢意見等形式,建立公眾參與規劃編制、實施和調整的機制。

--加強對城鄉規劃建設的宣傳力度。強化對城鄉規劃建設相關知識的宣傳。加強對公眾城鄉規劃意識的培養,普及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知識和政策法規,積極引導公眾關心城鄉規劃、建設,正確使用和自覺維護城市設施,熱愛自己的城市家園,做文明市民。

    二、住房建設

(一)利用好儲備土地,強調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前提下,重點確保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達到住房土地供應總量的70%以上,并嚴格監管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2011~2015年,仁和區住房供應總面積將達1200畝,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為580畝,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為620畝。

(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政策,規范房地產市場,保證公平競爭,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以建設節能、省地、綠化型人居環境為出發點,立足住房市場需求,提升房地產品質,傾力打造大河兩岸商品房開發,推進仁和商業影視大廈、峻嶺天下、頤和藍天、鷺棲花園、南洋瑞景、半島陽光等房地產開發項目

(三)著力優化住房供應結構,通過加快推進棚戶區安置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擴大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范圍,實施公共租賃住房補貼等方式,全面推進廉租住房共有產權實施進程,積極推動公積金貸款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措施,多渠道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到“十二五”期末,仁和區將通過經濟適用房、棚戶區安置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等方式,全面實現對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比例達到70%以上。

(四)進一步規范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和政策扶持,建立物業管理長效機制;引導物業服務企業樹立符合行業特點的經營服務和管理理念,提升物業的服務水平;積極探索,逐步將物業管理向鄉鎮延伸,提高鄉鎮品位、改善生活居住環境;推行住宅小區標準化物業管理,力爭創建省、市優秀住宅示范小區。

三、城市建設

按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以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城市發展方向,同時與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攀枝花市國民經濟相協調的原則,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發展、經濟發展與資源合計條件的關系,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與城市環境保護,統籌安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實施時間順序。

仁和區“十二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覽表      

 

 

 

 

 

單位:萬元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性質

建設規模

建設投資

實施時間

備注

1

大河流域城區段河道整治工程

續建

2.1公里河道整治、排污箱涵整治及沿河兩岸河道景觀整治;河堤建設、景觀建設及管網建設

21000

2011-2015

 

2

寶靈寺片區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

1500米(道路及附屬設施)

5000

2011-2014

包括城區1#道路

3

四號地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

約7300米(道路及沿道路兩側給排水、強弱電管網)

13000

2011-2015

 

4

彎腰樹片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

約5400米(道路及沿道路兩側給排水、強弱電管網)

8500

2011-2016

 

5

彎莊片區基礎設施建設

續建

1000米

4000

2011

 

6

蓮花村農副產品集中加工區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

約4600米(道路及沿道路兩側給排水、強弱電管網);新建橋梁兩座,橋梁面積共2140平方米

8000

2011-2015

 

7

商務辦公區廣場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

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及配套設施建設)

6000

2011-2014

 

8

南山循環經濟工業集中發展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續建

南山

20000

2011-2015

 

9

迤資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續建

 

20000

2011-2015

 

10

同樂家居廣場市政廣場

新建

5000平方米

500

2011

 

11

大河中路市政廣場

新建

5001平方米

500

2012-2014

 

12

仁和區公廁建設項目

新建

10座

500

2011-2012

 

13

大河中學新區建設

續建

5000平方米

15000

2011-2015

 

 

合    計

 

 

202000

 

 

 

四、村鎮建設

(一)村鎮規劃。

 “十二五”期間,按照“三規合一”的標準編制中壩鄉、大龍潭鄉、啊喇鄉、務本鄉、布德鎮、同德鎮、福田鎮等7個鄉鎮的鄉(鎮)域體系規劃、集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集鎮建設性詳細規劃,規劃面積約570公頃,規劃投資570萬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編制好56個村莊及聚居點規劃,規劃面積約1820公頃,規劃投資650萬元(詳附表)。

 

仁和區2011-2015年村鎮規劃編制計劃表

序號

鄉鎮名稱

集  鎮  規  劃

村莊及聚居點規劃

總投資(萬元)

備注

數量(個)

規模

(公頃)

估算投資(萬元)

數量(個)

規模

(公頃)

估算投資(萬元)

1

仁和鎮

 

 

 

8

170

80

80

 

2

前進鎮

 

 

 

7

160

70

70

 

3

總發鄉

 

 

 

8

170

80

80

 

4

中壩鄉

1

60

60

4

130

40

100

 

5

大田鎮

 

 

 

4

130

40

40

 

6

平地鎮

 

 

 

4

130

40

40

 

7

大龍潭鄉

1

100

100

5

140

50

150

 

8

啊喇鄉

1

50

50

4

130

40

90

 

9

務本鄉

1

50

50

4

130

40

90

 

10

太平鄉

 

 

 

4

130

40

40

 

11

布德鎮

1

100

100

5

140

50

150

 

12

同德鎮

1

150

150

5

140

50

200

 

13

福田鎮

1

60

60

3

120

30

90

 

 

合  計

7

570

570

65

1820

650

1220

 

 

(二)村鎮建設。

“十二五”期間,以平地、大田、同德、布德4個鄉鎮集鎮為重點,在15個新農村示范村莊及聚居點實施以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環衛等為主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40600萬元;抓好新農村的新村(聚居點)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居住環境,計劃投資9000萬元;著力抓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11戶,總投資7000萬元(詳附表)

仁和區2011-2015年村鎮建設項目計劃表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地址

建設內容及規模

投資預算(萬元)

資金來源

建設年限

備注

1

仁和鎮基礎設施建設

仁和鎮

集鎮和村莊

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2

前進鎮基礎設施建設

前進鎮

集鎮和村莊

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3

總發鄉基礎設施建設

總發鄉

集鎮和村莊

80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4

中壩鄉基礎設施建設

中壩鄉

集鎮和村莊

12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5

大田鎮基礎設施建設

大田鎮

集鎮和村莊

3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6

平地鎮基礎設施建設

平地鎮

集鎮和村莊

3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7

大龍潭鄉基礎設施建設

大龍潭鄉

集鎮和村莊

120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8

啊喇鄉基礎設施建設

啊喇鄉

集鎮和村莊

12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9

務本鄉基礎設施建設

務本鄉

集鎮和村莊

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10

太平鄉基礎設施建設

太平鄉

集鎮和村莊

6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11

布德鎮基礎設施建設

布德鎮

集鎮和村莊

50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12

同德鎮基礎設施建設

同德鎮

集鎮和村莊

24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13

福田鎮基礎設施建設

福田鎮

集鎮和村莊

12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基礎設施建設

 

小 計

 

 

40600

 

 

 

14

新村(聚居點)建設

各鄉鎮

15

9000

政府補助

招商、自籌

2011-2015

新村建設示范村

15

農村危房改造

各鄉鎮

1211

7000

政府補助

自籌

2011-2015

 

16

  

 

 

56600

 

 

 

 

 

五、建筑業

進一步圍繞產品質量、效益、農民工工資保障三個方面進行。

建筑產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非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全面推進工程項目代建制度,完善工程項目法人責任制,加大對建設、施工、勘察、設計、監理五家責任主體單位的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從而確保建筑工程質量。

“十二五”期間,我區建筑業各項經濟指標將快速增長,其中建安產值、稅收比“十一五”期間各增加10%、15%。

“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建設領域勞動用工制度,加大打擊非法用工的行為和力度,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認真宣傳、貫徹、執行《攀枝花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加大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的執行力度,并在各個環節打擊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行為的力度,確保不再發生新的拖欠。

六、建材業

按照建設部《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攀枝花市散裝水泥管理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為指導,進一步擴大“宏基”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生產規模和能力,新建兩條商品混凝土、兩條商品砂漿生產線,實現商品混凝土產能達到50萬立方米,商品砂漿產能達到20萬立方米,產值上億元,并在2012年底全面確保全區城區范圍內施工現場禁止攪拌混凝土、砂漿目標實現。

“十二五”期間,以推進建筑節能,創建低碳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科研單位的作用,用3年左右的時間,加快我區建筑門窗產品標識測評認證工作,加大門窗標識的推廣力度,努力提高我區建筑主要門窗產品的節能性能。

  • 實現住房建設事業“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

主要對策措施

 

    要從根本上加快仁和區城市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實現仁和區住房和建設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必須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培育房地產市場,規范建筑市場,推動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為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一、解放思想,強化領導,全面推進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

在市場經濟日臻完善的新時期,必須審視我區的優劣勢,牢牢抓住城鄉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建設定位,克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思想,牢固樹立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秉承堅持強烈的機遇、競爭和發展意識,大力增強住房和城鄉建設與經濟發展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的辯證觀念,統一思想,堅定目標,強化領導協調機制和住房城鄉建設目標考核機制,全面推進仁和區住房和城鄉建設。

二、加快科技推廣和信息工作,大力提高建設系統科技水平。

   加大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推廣應用步伐,不斷增強建設事業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重點進行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開展住宅產業現代化基礎性技術及相關政策、民用建筑節能技術、城市基礎設施一城市環境建設技術研究;推廣轉化建筑節能新材料、建筑業施工新技術。

    三、加大投入,完善設施,確保城市功能良性運行。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開辟多元化籌資渠道,大力實施“經營城鎮”戰略,大膽創新機制,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真正把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建設推向市場,管好有形資產,激活無形資產,以經營城市的方式建設和管理城市,確保全區建設向市場化的方向健康協調發展。

四、嚴格程序,依法管理,強化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促進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嚴格執行工程法定建設程序,重點抓好項目招投標、規劃設計、工程監理、質量監督、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規范建設主體行為,嚴格執行項目報建制、工程招標制、建設監理制、竣工審計制,杜絕“三邊”和“豆腐渣”工程,提高建設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度重視農村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繼續開展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活動。

五、多管齊下,多元融資,加大建設資金籌措力度。

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等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狠抓土地儲備和投放工作,盤活土地存量,實行集約化管理,走以地生財之路。科學進行市場運作,推行基礎設施有償使用制度,鼓勵個人、集體和社會各方面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經營和管理。加大項目建設規費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征收力度,確保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正常建設和維護。

六、加快人才培訓,提高隊伍素質。

以大型建筑企業為突破點,積極引導培訓機構與企業對接,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逐步建立一個由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為主導,建設類企業為載體,培訓機構為中心,鑒定機構為補充的培訓平臺。建立健全相關的規定,明確各參與主體的義務和權利,各負其責,確保轄區大部分農民工參與培訓,并形成長效機制。針對實際需求,創新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益。進一步引導培訓機構創新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大幅度增加實際操作訓練時間,扶持有能力的培訓機構獨自建立培訓基地與企業合作建立培訓基地,提高從業人員參加培訓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培訓效果。

七、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認真貫徹《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公正機制;嚴格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執法行為。

 

審核: 曾鵬   責任編輯: 楊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