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成就蘇南經濟
發布時間:2017-05-12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招商引資成就蘇南經濟
關于蘇南模式,當然也與中國模式一樣,有多重解讀,但必須說,蘇南模式,本質上是重商模式,成就蘇南模式的基礎是招商引資。
何有此言?眾所周知,蘇南模式,發軔于鄉鎮企業——集體所有制基礎之上的一種經濟形態。但真正奠定蘇南模式今日之輝煌的,是招商引資。
曾記否,1990年代初期,蘇州(蘇南模式的核心區域)就開啟了招商引資模式。幾任市委書記都高度重視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視為“一把手工程” --提出“外商事無小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等基本理念。如今大家似乎對此習以為常,但在20年前,即使是在鄧小平南巡以后國內上下普遍解放思想的前提下,這也是非常超前的理念。正因為如此,蘇州(蘇南)突然打造成了國內最適宜投資的“制度高地”“政策洼地”,國內外資本尤其是外資(臺灣資本為代表)蜂擁而至,以至于在2000年前后一個蘇州的外商投資規模就相當于一個省的量級,蘇州外商投資規模甚至超過了上海!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個經濟奇跡—蘇州從來都是上海的小兄弟,計劃經濟時代不用說了,即使改革開放以后,蘇州發展鄉鎮企業,也是托庇上海的余蔭啊—大家當然記得1980年代上海的國企員工是如何利用周末去蘇州打工(送管理送技術送產品)從而成就蘇州的鄉鎮企業的。但1990年代的蘇州,就是利用招商引資這一招數,實現了自己的“轉型升級”,實現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經濟跨越。
限于篇幅,本文不列數據。因為我們可以說蘇州現在有8個縣/市現在經濟總量超千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強;也可以說蘇州現在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前期發展代價很大——那些事情我們需要另外討論。但我說一個小事例:2003年前后,廣州市有關部門曾找我幫他們做一個研究:蘇州是如何做到招商引資(吸引生產要素)超越上海的?--當然,也超越了廣州,所以他們要研究此事。我作為一個投資研究者,一向都認為,資本流向是決定性的,是代表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市場判斷的,所以我們在此就從這個視角考慮點問題。
我最后的研究結論其實很簡單:蘇州并沒有什么不得了的招商引資經驗,它的所有要素優勢與國內其他地區大致相同,或許比中西部地區有優勢(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人杰地靈物產豐富資源優勢、比鄰上海受上海輻射啊,諸如此類,呵呵),但最根本的還是政府取向——“一把手工程”幾乎可以解釋一切。比如蘇州本地的昆山與太倉的比較分析(就是當地一把手是否重視、重視早晚的問題,我對此也做過專門調研,在此不提),比如蘇州與任何一個沿海或內陸地區的比較分析(我同時期還調研過廣東云浮惠州汕頭清遠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甘肅、湖南、四川、湖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陜西、浙江、福建、云南、新疆等地)。
所以,關于蘇南模式,我的結論是“招商引資成就蘇南模式”。其基本經驗,至今仍值得借鑒:
1,投資環境是核心。在中國目前狀態下,基本要素等等基本是恒定的(除了特殊的地域性很強的資源稟賦、市場之類,)最后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一把手”—其實就是從上到下的投資環境完善問題。目前很多地方也在宣講“人人都是投資環境”,把責任推給了普通百姓,明顯是南轅北轍。政府機關的為投資者服務才是根本的,而這只能領導才能解決,普通百姓只能在包容(社區文化)、工作(勞動效率)等方面盡力。
2,政策扶持是支撐。無論在1990年代還是現今,我們的投資環境基本要素都不足以讓我們在國際資源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所以投資激勵政策是必須的(反面例子大家可以觀察1990年代中后期我國為何從占國際直接投資的13.7%急劇下降到不到3%)。蘇州或者蘇南模式中,發展進程中毫無疑問貫穿其中的一個核心點就是政府和企業的分利問題。而以蘇州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處理這一點時,正是有了比較好的把握,最后獲得了多贏的結果。目前的國發5號文,才算是20多年來第一次對于在招商引資中是否可以運用政策激勵措施有了一個明確答案,這也算是對于蘇南模式中的招商引資激勵政策的認可。但現在的問題是,各地對于如何把握投資激勵措施的“度”,還沒有準確的判斷,而即使在中央政府,這也還是個遠未厘清的問題。
3,載體建設是基礎。蘇南,國家級開發區之密集,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對于開發區,國內學術界、媒體頗有詬病,開發區的無節制盲目發展,確實也導致了很多問題。中國開發區之濫觴,也有深厚的體制原因,在此不多探討。但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的作用,還是無可置疑的。
4、招商引資的科學規劃和精細操作也是必要條件。現在看1990年代蘇州等地的招商引資規劃或者技術操作,似乎已經不足為奇,但不可否認,我國最初的招商引資規劃乃至招商引資操作,還是從蘇南發端的—大家研究一下蘇州工業園的發展歷史就很清楚。但大家經意不經意有所忽略的是,蘇州工業園/蘇州新區當初的招商引資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新加坡經驗,并且利用了新加坡的品牌形象和國際網絡。如今,我們各地、各個開發區,則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如投資促進中的區域形象塑造、品牌推廣、規劃設計、體系建設、員工培訓、產業推介、項目包裝、招商談判、數據庫建設等等。
(馬宇,資深中國經濟政策研究人員,著名中國外資專家。撰有各類文章、著作、研究報告千余種,500多萬字。商務部研究院外資所所長,中央電視臺特約財經評論員,多家媒體專欄作者。因在外資領域的深入研究,1998年獲國家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