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視察攀枝花的國家領導人
發布時間:2007-10-03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196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根據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精神,黨中央國務院再次將開發建設攀枝花提上國家建設議程。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受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委托研究西南三線建設的總體規劃,到攀枝花實地考察,確定鋼廠定址的問題,并于11月1日在仁和召開工作會議,議定了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第一期工程。
196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結束3個月之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決策,國家計委對三線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作出了具體規劃,9月,召開全國計劃工作會議,李富春在會上宣布:三線建設的目標,是要在我國縱深地區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后方工業體系。對攀枝花的要求是:用7~8年時間,初步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全的包括冶金、機械、化工、燃料等主要工業部門的基地。據此,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受命周恩來總理委托到西南研究三線建設的總體規劃。兩位副總理于1964年10月25日到達昆明,即召集西南局和云、貴、川三省即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負責人開會,傳達了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周恩來總理初步確定鋼廠定址在攀枝花的意見,統一了思想認識。同時,初步議定了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第一期工程的規模為年產鐵礦石1350萬噸,生鐵160~170萬噸,鋼150萬噸,鋼材110萬噸。昆明會議結束后,10月30日,兩位副總理從昆明乘汽車北行經過云南祿豐、一平浪、楚雄、姚安、大姚等地于10月31日下午到達現攀枝花市仁和區大田鎮。11月1日,首先到金沙江北岸對鐵礦山和鋼鐵廠廠址進行實地考察,增加感性認識。又到工地看望了正在施工的職工,順便參觀了就近搭起的一片工棚,然后繞道河門口,看了發電廠廠址,由此過金沙江,到了寶鼎煤礦,最后又回到計劃開采的蘭尖鐵礦,并在山坡上請隨行的采礦工程師攤開地形圖做了詳細的講解并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實地考察結束后,迅即在仁和召開工作會議,聽取了攀枝花地區各建設小組的工作情況匯報,討論如何保證“快、好、省”地建成這個工業基地。同時,對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作了明確指示。李富春副總理作了會議總結:1.將四川省會理、鹽源兩縣各一個區和云南省永仁、華坪兩縣各一個區劃出來,成立“攀枝花特區”,屬四川省直轄,對外稱渡口市;設中共攀枝花特區黨委.2.成立攀枝花工業基地建設指揮部,統一領導基地的全部工程建設。總指揮部下按專業設冶金、煤炭、電力、交通、建材、市政各分指揮部,分別組織其所屬工程公司及加工廠進行施工。3.設攀枝花基地政治部,各分指揮部設政治處,開展“學大慶”運動,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加強全體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4.請國家計委考慮,攀枝花基地建設作為一個綜合項目,單列計劃。原屬各部的單項建設一律合并為基地建設總項,建設資金和所需建設材料由國家直撥。建設物資部在基地設辦事處及倉庫,經常存三、四萬噸鋼材供隨時調用。5.已商請四川、云南兩省負責生活物資供應,全市所需糧食由四川省供應,所需糖、茶、油、鹽等副食品及小百貨由云南省調給,豬肉及大路菜由四川、云南兩省共同提供。6.基于戰備要求,渡口市的全部建設在施工次序上,采取“先生產、后生活”的方針。具體地說,就是爭取生產性建設早完成、早投產,生活設施先用臨時建筑,如干打壘、工棚,過渡幾年后,再建設永久性辦公室和正規宿舍。對這樣一個方針,職工同志們可能有意見,要事先作些說明和解釋。
11月3日午飯后,兩位副總理風塵仆仆實地調查之后,日夜兼程趕回北京。
兩位副總理回到北京后,即于11月5日、11月6日、11月9日、11月10日連續4天,向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呈送了4份工作報告,即:《關于攀枝花地區資源情況簡報》、《關于攀枝花鐵礦分離釩鈦的科學實驗工作情況簡報》、《關于攀枝花地區鋼鐵廠廠址的選擇情況簡報》、《關于攀枝花地區鋼鐵廠工業基地建設上馬下馬經驗教訓的報告》。
兩位副總理來攀實地調查,對攀枝花基地建設作了重要決定,解決了攀枝花開發建設中一系列重大問題,掀開了攀枝花開發建設史上嶄新的一頁,從而使攀枝花基地建設以更大的規模,更加順利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