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與地方文化建設雙向互動的建議》(第82號建議)的答復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7-12-19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

  對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第82號建議答復的函

  XXX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與地方文化建設雙向互動的建議》(第82號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情況

  我市自2005年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共挖掘整理出了9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其中,有57項進入了省、市、縣(區)三級保護名錄(省級名錄13項,市級名錄15項,縣級名錄29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5人,其中:省級8人、市級21人、縣級36人。我市2014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攀枝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補助資金”,每年給予市級傳承人每人3000元補助經費。

  近年來,我市部分學校開展了“談經古樂”“大田板凳龍”“苴卻硯雕刻”“笮山鍋莊”等非遺項目進校園傳承活動,在學校普及“非遺”知識,傳授技藝,一些學校教師也成為非遺項目傳承人,對于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現行課程設置的相關情況

  按照國家、省對學校課程設置的相關規定,我省義務教育學校的課程設置分三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國家課程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科目、課程標準、課時安排組織進行。我省地方課程由省級統一,開設《可愛的四川》、《家庭.社會.法治》、《生命.生活.安全》。學校課程包括周工作安排與總結、班務工作、少先隊和團支部活動,其內容包括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防邪教教育、防艾滋病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學校課程教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等內容。課程設置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是國家、省規定必須嚴格執行的,市(州)以下無權改動。在學校課程中,可以安排結合本地實際的課程教學內容。學校課程的課時量有限,1、2、7、8、9年級每周只有1課時,3、4、6年級每周2課時,5年級每周3課時。

  三、我市鼓勵學校將將適合學生學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學校課程建設

  我市鼓勵學校將適合學生學習的非遺項目納入學校文化建設中。在《攀枝花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從理念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等多個維度構建學校文化的路徑。在實施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投入了必要的經費和人力、物力,打造學校文化。各縣(區)涌現出一批學校文化建設先進、示范學校。我市鼓勵學校將適合學生學習和參與的非遺活動納入學校課程,豐富學校課程內容。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鼓勵學校教師中的非遺傳承人將非遺項目的技巧、練習方法教給學生。

  將“非遺”項目納入“非遺”傳承區內學校課程建設,納入學校活動組織學生熟悉、了解、學習,由學校按照學校課程建設程序進行即可。但納入全市所有學校的學校課程則不合適,也沒有必要。

  感謝你們對教育事業的關心,今后我們將繼續支持學校開展學校校本課程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適合學生學習的“非遺”項目納入學校課程或學校活動,為“非遺”傳承、豐富學校校園活動作出應有的貢獻。

  攀枝花市教育體育局

  2017年7月6日